第377章 官兵劫掠淮南悲(第1页)

宋江率领的十万梁山贼兵充当先锋,毫无疑问就是作为炮灰的存在,而不但大宋朝廷知道这一点,宋江和梁山的那些首领们也都心知肚明,但现在他们已经没有其他的选择,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了。

二十五万大军一前一后的向江南进发,这一路上必然需要强大的后勤给养,然而当这两支军队刚刚进入淮南东路之后,就出现了巨大的问题。

自从方腊在江南作乱之后,大宋南北的交通立刻沿着长江一线被彻底斩断,而大量的粮食和物资也不可能继续运往北方了。

如今的大宋已经跟当初不同,随着南方的不断发展,经济重心逐渐由黄河流域转向长江流域,主产于南方的水稻已是全国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盛产水稻的苏州和湖州成为天下闻名的“粮仓”。

大宋失去了南方的这个重要的粮仓,再加上黄河不久前也泛滥成灾,这就导致各地的粮价也在飞速飙升,缺粮的也不单单是李南所在的岭南了。

幸好大宋的底蕴充足,从各地官仓调配粮食供应这两支大军虽然很是艰难,却并非做不到,因此这本也不算什么大事。

可惜现在的大宋是从上到下,贪官污吏横行,不说负责调配粮草的臣子,就说此次率领十五万大军出征的统帅童贯和谭稹,这两位太监可都不是什么清官。

朝廷供给二十五万大军的粮草,都需要童贯和谭稹这两位统帅做主分配,这一来是因为军中行事本应如此,二来他们也需要用粮草后勤来控制前面那十万梁山的先锋炮灰。

为了控制宋江这伙梁山贼兵,童贯和谭稹每次只给这十万大军三日的粮食,绝对不会多给,怕的就是这伙贼寇万一有了什么反复,也让他们无粮可吃。

当然了,按照大宋的传统,这可以供应二十五万人的军粮,从出发到抵达军中就已经少了两成左右,至于这些粮食去了哪里,童贯和谭稹也都清楚。

现在各地的粮食价格都在疯涨,朝中的权臣们哪个不想从中取利呢?

而且这军粮运送途中本就有一定的损耗,所以少了两成也是应有之意。

熟悉这套规矩的童贯和谭稹也只能暗骂那些人太过的贪婪,但到了他们这里,这两位和其他的军中将领自然也不会手下留情,再次贪下了三成的军粮。

这些粮食很快就会出现在大宋的各个州县高价出售,这也是应有之意。

如此一来,这二十五万大军所需的粮食就出现了不小的一个缺口,也需要进行弥补。

童贯和谭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