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地区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境内武夷山脉南段、玳瑁山、博平岭等山岭沿东北到西南走向,大体呈平行分布。
虽然地方不大,可是龙岩的千米以上山峰就有五百七十多座,其中最高峰为玳瑁山区的狗子脑主峰,海拔达到了一千八百多米。
除了山峰林立之外,这里的溪河众多,分别属于汀江、九龙江北溪、闽江沙溪、梅江水系,其中较大的溪河就有一百多条。
徐宁选择在龙岩驻扎,其实也是看中了这里地形复杂的优势,而此刻他正带兵向前加速行军。
为了加快行进的速度,徐宁已经下令让军中士卒将随身携带的物品全部丢弃,以此减轻众人身上的负重。
徐宁和全军将士为何会如此匆忙的急行军?
那自然是因为仇道人已经率领着麾下大军包抄了过来,距离他们最近的追兵就在十里之外。
仇道人接到方腊的命令之后,并没有打算真的按照圣公的命令行事,去防备徐宁率领的福建军,而是打算直接带兵进入岭南地区,好好的劫掠一番。
江浙地区作为莲宗造反的重灾区,早就被仇道人和其他匪首祸害的不行了,那里也早就抢不到什么东西了,所以从未被人劫掠过的岭南各路也就成为了他们眼中的肥肉。
可惜仇道人不想去对付徐宁,徐宁却不愿意放过他,毕竟他担负的可是防御岭南北大门的重任,肯定不会让莲宗贼兵进入自家的地盘去祸害。
因此虽然兵马数量相差极大,徐宁依旧率领福建军到处堵截仇道人的大军,一点点的消耗对方的兵力。
初时仇道人也并未在意,因为他带来的贼兵数量达到了十万之多,就算损失一些也只是九牛一毛罢了。
然而徐宁可没有打算放弃,除了在沿途进行堵截之外,夜里也经常带兵偷袭,且次数越来越频繁,击杀的贼兵数量也逐渐攀升。
到了这个时候,仇道人也不能不重视徐宁了,他只好改变原来的计划,将重点放在了徐宁和福建军的身上。
先灭了这群讨厌的敌人,然后再去岭南放肆享福。
如此一来,两军接连进行了数次较大规模的战斗,每一次徐宁都能在杀死杀伤大量仇道人兵马之后,立刻进行全军撤退。
就这样仇道人的十万大军变成了现在的七万多人,足足损失了两万多,可谓是输的很难看了。
自己的兵马数量明明比对方多上八九倍,也完全可以全歼敌人,搞到最后己方却损失了两万多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