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也知道天子已有定论,因此他很是委屈的悲呼哭诉道:“圣上,老臣为了大宋鞠躬尽瘁,万万没想到却被人如此误会,老臣实在是太冤枉了!”
见到蔡京如此老泪纵横,天子也是无奈的说道:“蔡爱卿,我知道你一片赤诚,可是这张书夜跟那岭南之人有不少的仇怨,你此番举荐他,这...这实在是难免让人误会啊!”
蔡京擦拭着泪水,开口言道:“圣上让我举荐合适的人选,老臣虽然跟张书夜有些旧日纷争,但却绝对不敢因私废公。
此番我实在是举贤不避仇,因为在我看来唯有张书夜才能完成这个重任啊!”
这番话的确勾起了天子和其他人的好奇心,当即让蔡京继续说下去。
“张叔夜年轻时喜欢谈论兵法,长大后以父荫被任命为兰州录事参军。
此后张叔夜在河北转运使蒋之奇的推荐下担任过襄城、陈留知县,后改任礼宾副使、通事舍人、知安肃军。
张叔夜向朝廷献上自己的文章后,先后被任命为舒州、海州、泰州的知州。
大观年间,任库部员外郎,开封少尹。不久,张叔夜再次向朝廷献上自己的文章,朝廷召他考试制诰,赐他为进士出身,升任右司员外郎。张叔夜出使辽国,在宴射中一鸣惊人,大镇我大宋雄威。
张书夜文武双全,见多识广,又曾经有出使的经验,乃是这次不二的人选。
除此之外,那岭南贼子在京东任职期间,无人看出丝毫破绽,唯有张书夜一人上奏弹劾此人,可见他对其很是了解。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此老臣认为要想办成此事,那就必须要对岭南贼子最为了解之人出面才行,而张书夜就是最好的人选。”
说到此处,蔡京还很令人意外的补充道:“张书夜虽然不在殿上,但天子可派人去询问他此事,如果他不愿意的话,那老臣无话可说,可以再议出使人选。”
蔡京这番表述的也很明确了,他只是认为张书夜才能出众,适合出使岭南谈判,并没有让天子和朝廷强迫对方的意思,可以让其自行选择是否去那险地,这自然就没有了借刀杀人的嫌疑了。
既然如此,天子赵佶也就按照蔡京的意思派人去青州问询。
按理说张书夜这样一个跟李南有着深仇大恨的家伙,那是万万不愿意去岭南犯险,相比去仇人地盘办事,那可没有在青州做知府更加的安稳,可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他竟然一口答应了下来。
说起来还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