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北上的海上舰队(第1页)

造船术起源久远。在原始社会,人类已懂得“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千百年来,它始终是各个时代、各个国家以及各个民族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

华夏文明造船历史悠久,远在两千年前的汉代,古代造船就达到了第一个高峰期,而且曾远航至南洋。

发展到如今的大宋,这造船业在技术与制造量上又登上一个新的高峰,造船工艺有了巨大进步,出现了很多造船业中心,特别是海船的质量已达到领先于当世的最高水平。-

大宋将都城设在北方的开封,因此每年需要大量的漕船载运东南的粮食等货物过来,也因此有了连接南北的水路网。

因此大宋在很多地方设立了造船场,特别是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明州、温州以及杭州等地都形成了制造海船的重要基地,这里不但有官方的造船场,也有很多民间的造船场。

在宋太宗时期,各州岁造船就已经达到了三千三百三十七只。-

朝廷的官营作坊打造的是战船和漕船等,民营作坊打造商船、游船。两浙的明、温、台、婺等州,江西的虔、吉州,荆湖的潭、鼎等州,陕西的凤翔府斜谷等地,都已成为造船业的中心。福建沿海四个州都生产海船,长江两岸交通要冲还设有专门修船的场所。-

大宋主要的敌人和危机感都来自西北的陆地,由于如今的岛国和高丽都对大宋俯首称臣,沿海也没有什么海盗,因此朝廷官营船场生产的主要是运送粮草货物的漕运船、以及供人员乘坐的座船、江河作战使用的战船、以及运兵的马船等类。

彭浩所言的-海舶大船就叫“客舟”,这种船一般来说长有十余丈,深三丈,阔二丈五尺,可载二千斛粟,每舟篙师水手可六十人。

客舟的内部有独特的水密舱构造。客舟分三个舱:前一舱底作为炉灶与安放水柜之用。中舱分为四室。后舱高一丈余,四壁有窗户。上施栏楯,采绘华焕而用帘幕增饰,使者官属各以阶序分居之。上有竹篷,平日积叠,遇雨则铺盖周密。

大宋的海船不但设置了隔离舱,还使用了称为“转轴”的桅杆,从而增强了战胜逆风恶浪的能力,在动力方面,除了惯用的帆和桨之外,南北朝时期陈代发明的踏车得到了推广和提高。

由于大宋从未重视过海防之事,因此朝廷的水师数量极少,也多在江河湖泊内驻扎,在海洋上航行根本不用担心。

如此一来,只要有了足够的船只,那李南就可以实施自己直接抵达密州的救援计划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