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虚名爵位和官职(第1页)

当然光凭一个帝姬恐怕不会让李南平息怒火,还要给他额外的一些东西,比如一个更大的虚名。

“既然岭南要跟皇家结亲,那臣认为还应封赏给那人一个爵位,比如镇南候,并且开府仪同三司。”

刚才要封赏给李南一个冠军大将军的老臣,已经被架到了殿外去冷静了,那是他给的官职实在太小了一些,而听到蔡京说出这话,殿中众人顿时一片哗然。

不仅仅殿中的文武群臣惊讶的望着蔡京,就连他的几个儿子也都被惊呆了,他们都开始怀疑是不是李南才是蔡京的亲儿子了。

蔡京不但为李南求来了一个帝姬,还要给他争取一个侯爵和开府仪同三司,这样的态度也就难怪蔡攸和其他的蔡家儿子如此想了。

同样被惊到的还有天子赵佶,这一个侯爵之位在以前的历朝历代算不得什么,可是在大宋却很是稀少,而开府仪同三司更是不能轻易封赏。

宋代中央集权达到历朝历代前所未有的程度,基本上消除了造成封建割据和威胁皇权的种种因素。

为了防范文臣、武将、女后、外戚、宗室、宦官等六种人的专权独裁,宋朝廷制订出一整套集中政权、兵权、财权、司法权等各种制度。

所谓中央集权,是指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专制主义则是把权力集中到皇帝手里,君主主宰一切。秦汉时代,中央集权制就已经确立起来,但专制主义还未至登峰造极的程度。

宰相权力的变化就是一个例子。汉代的宰相,权力相当大,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到了宋朝以后,宰相的权力就越来越小了,权力越来越集中到皇帝手里。

可以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是从大宋时期才真正开始的,从赵匡胤建立宋王朝开始,就对中央官制作了调整。其特点是用设官分职、分割各级长官事权的办法来削弱其权力的。

这样一来,有些官只是空名,所谓“官”,其概念只是拿俸禄而已。这就导致有的官员领取俸禄,但不使掌握实权。

而对于宗室、外戚、勋旧,也仅授予高官,优加俸禄,而不给实职。至真宗时,便把这些措施加以制度化。按照这个制度,一般官员都有“官”和“差遣”两个头衔,有的官还加有“职”的头衔。

“官”只是说明他可以领取俸禄,而职才有实际的权力。每个部门之前彼此互相牵制,“任非其官”的情形很普遍。

在大宋朝,以前非常重要的官职,比如左、右仆射、六部尚书、侍郎、大夫、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