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不怀德也需畏威(第1页)

任何掌权者都不希望自己的底盘内出现反叛者,尤其是这种三番五次叛乱的家伙,见识过后世一些事情的李南,也罕见的使出了铁血的手段。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这乃是孟子的王道学说,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主要还是围绕着人性本善这个基本观念发散开的。

根据孟子“性善论”我们也能体会其以德服人的逻辑和理性。既然人是性善的,那么代表“仁”的“德”实则是最好的教化方式,用武力压迫为下者,更多会让被压迫者衍生出负面的抵抗情绪,即便为下者服从,也是一时的,治标不治本。

孔子求仁,孟子也讲仁,这孔孟之道也对华夏影响极为巨大。

在先前的历朝历代,无论对内还是对外,似乎以德服人才是最崇尚的态度,可是也有一些人对此不以为然,尤其是汉唐两朝更是如此。

在孟子的仁政学说中,他指明君主要得民心,就要把百姓放在第一位,百姓比江山社稷以及君主本身都重要。

其实这本身就是不成立的事情,人性乃是趋利避害,哪有掌权者真的会以人之痛为己之痛,以人之哀为己之哀。

其次对内以德服人也就罢了,可是对外还是如此的话,那可就真的会出大问题。

李南的见识跟宋人完全不同,因为他是唯一见识过华夏被外族效果欺辱的那个人,而现如今的宋人还将自己视为大国臣民,完全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

在李南的认知中,现在的交趾和其他中南半岛的各国也好,岛国、高丽、西夏等等小国也罢,那都是喂不熟的饿狼,对他们使用以德服人的法子是完全无效的。

这些临近华夏的小国,基本上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早就被唐太宗看破的“夷狄,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

或许在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看来,唐太宗这话有些偏差,不过在李南看来,这位圣君才是真正的明眼人,竟然看透了这些人的本质。

岭南大军在城下千米外摆开阵型后,李南命人将那些前来偷营的敌人头颅全都丢到了城前,这让芒族部落建造的这座玉乐城顿时出现了不小的骚乱。

见到这一幕的花荣,不屑的说道:“这敌人看起来都是些乌合之众啊!”

一个小小的异族又能有多少实力,李南笑了笑指着面前这座玉乐城问道:“你们认为咱们多久可以攻破此城?损失会有多少呢?”

方百花拿起望远镜仔细的观察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