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不解之事疑神灵(第1页)

考虑到这些后,暂时不去招惹大宋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因为岭南需要的就是发展的时间。

此时扈三娘很是担忧的说道:“这样说来的话,那我们岭南岂不是就要坐等大宋对我们动手么?这岂不是太过的被动了?”

李南当然也知道这一点,不过他知道的事情却远比众人更多,只是他不能将之提前说出来。

“你们不必担心,我估计大宋朝廷的北征还没有结束,咱们岭南还会有一段发展的时间,所以现在提升我军的军力才是重中之重。”

“什么?大宋还会继续北征?”

“这不可能吧,童贯这次败得如此之惨,难道赵佶疯了,还会继续让大军北征?”

“传来的消息说赵佶已经下旨命童贯撤兵了……”

众人都有些怀疑李南的推断,李南却只能苦笑连连,不知道该如何跟他们解释。

现在的局势无论从哪方面来看,经历了惨败的大宋都不可能继续北征了,就连李南也是这样认为,但是他知道事情很快就有转机,却无法将没有发生的事情说出来。

正当李南思索还如何解释自己的推测时,燕青急匆匆的走进了议事厅,他的手中还拿着一封羽书。

羽书”又名“羽檄”,早在秦汉时期就已出现。《汉书》中载:“吾以羽檄征天下兵。”

在纸张尚未出现前,古人都是以木简为书,长两寸,谓“檄”。对十分火急、需要快速传递的公文、信件,就在上面插上鸡毛,表示信件的投送应如鸡疾走一样迅速。

在古代驿站,凡传递特急信件者,习惯在信件背后插上三根鸡毛,所以也有人称之“鸡毛信”。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如故之羽檄也,以木牌朱漆黄金字,光明炫目,过如飞电,望之者无不避路,日行五百余里。有军前机速处分,则自御前发下,三省枢密院莫得与也。”

岭南如今也自成一体,自然也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传信机构,很多东西也承袭下来,这封羽书就代表有紧急事件出现。

李南接过封的很是严密的羽书拆开,看了一眼后就暗暗松了口气,因为他不需要费尽心思的去解释什么了。

这封信是从北方传来,原来就在大宋天子赵佶急急忙忙下沼准备班师之时,局势又发生了变化。

童贯率领的北征大军败退后不久,被留守南京的宰相张琳、李处温、南京都统萧干及耶律大石等人拥立的秦晋王耶律淳病故了。

这位北辽的天锡皇帝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