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南带着众人先去了岛上的一座三层红砖大楼,这里是火器厂的核心地带,因为凌振和能工巧匠们都会在这里进行设计和研究,以期制造出更优良的各种火器。
“这是什么?”刚走进大楼,藤原彰子看到在最明显之处摆放着一排玻璃柜,里面还陈列着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
看到这些东西,李南忍不住叹了口气:“唉!这..就说来话长了!”
出来迎接的李南等人的凌振,望着那些物品也是很感慨的说道:“确实啊!要是早就有这些东西,我们也不会走了那么长时间的弯路。”
其实玻璃柜里摆放的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大多数人都认识,只是大大小小的一些用来制定度量衡的标准物。
想要制造物品,那就需要有大小,尺寸和重量,然而当李南和凌振等人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才发现,大宋的度量衡却有很大的问题。
世人皆知,秦始皇当年就有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币同形、度同尺、权同衡、行同伦的壮举。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秦始皇确立的度量衡不断被人更改,这就导致了各朝各代的度量衡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比如说秦时的一尺约后世的23.1cm,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三国一尺合24.2cm,南朝一尺约25.8,隋代一尺合29.6,到了宋时,一尺合31.68cm。
按理说秦朝已经确定了度量衡,后人不应该进行更改。
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就是因为上位者们太过的贪婪,他们为了多从百姓手中获取利益,所以不断的将度量衡进行变化,据说有人统计和记载过,自魏晋至隋的三百年之间,尺增加了三十厘米,升容升至秦汉时期的三倍之多。
除了这一点之外,还因为每一次改朝换代都会出现战乱,这就导致度量衡的标准物出现损坏丢失,各地的度量衡也就产生了不一致的现象,而后的上位者也只能命人重新确定校正新的度量衡制度,在这样的过程中,度量衡出现偏差也是避免不了的事情了。
看似历朝历代的尺寸似乎相差不大,然而要知道任何较为精密一些的物品都错不得分毫,尤其是现在岭南火器厂正在大量知道燧发枪、火炮和其他的火器,那要是出了错误,造成的损失巨大不说,还会有害人害己。
火器厂的这些工匠大部分都来自大宋的东京城,他们惯常使用的也是大宋确定的度量衡,然而虽然大宋在初期,官府也发布了度量衡制度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