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战与和摇摆不定(第1页)

姚平仲率领四十万大军被金军击溃,他心知此战大败罪责不轻,回去之后还以后可能被天子赵桓灭口,索性趁乱逃亡,躲到深山几十年都没有出来。

姚平仲这一败,将好不容易缓和的局面重新变得恶劣起来,完颜宗望大怒之下派人前来问罪,吓得天子赵桓和群臣只能将罪责都推在种师道和姚平仲的身上。

打了败仗,也就没有了任何底气,金军的气焰重新嚣张起来,随之而来的还有朝廷中投降派的那些大臣们,也开始趁机攻击主战派的李纲和种师道等人。

如此一来,朝中以宰相李邦彦为首的投降派重新得势,又主张割地赔款,种师道力争无济于事。

投降派的大臣们为了讨好金人,将重新启用的李纲再次罢免,得知这个消息的太学生们与京城百姓数十万人担心主战派安危,全都跑到皇宫前请愿。

天子赵桓见势不妙,只好一方面将李纲复职,一方面诏书催促军队镇压。

完颜宗望听说李纲复职,还有种师道这个大宋名将在,他麾下的兵马也损失不少,自然也不敢孤军持久深入,因此得到宋国正式割地承诺并得到肃王做人质后,这才满意的退兵北归。

种师道此时再申前议,劝天子赵桓乘金兵渡黄河时袭击,不过赵桓却并不同意,种师道只好无奈说道:“他日必为国患。”

这时候完颜宗望派来的使者前来,向大宋索要当初答允的天价赔款,并且要求大宋罢免主战的种师道。

天子赵桓一向并不喜欢种师道这种不听话的将领,再加上金军提出了要求,他当即罢免种师道为中太一宫使,并且将他幽禁起来。

得知此事的京城百姓倍感屈辱和愤怒,李纲也联系官军准备追击金军,并且扣押了前来索要赔款的金国使者,甚至用蜡丸信联络辽国旧臣耶律余睹,要他叛金复辽。

主战派的声音逐渐大了起来,天子赵桓反复无常的性格发作,又感觉应该主战了,所以派遣主战派的御史中丞许翰去询问种师道对策。

被软禁起来的种师道言道:“我众敌寡,只要分兵结营,控守要地,使敌粮道不通,坐以持久,敌人可破。”

许翰感叹其言,上奏说种师道智虑未衰,尚可用。天子赵桓于是加封种师道检校少师,进封太尉,换节镇洮军,担任河北、河东宣抚使,屯兵滑州。

可惜虽然名义上给了种师道这些官职,实际上却并没给他一兵一卒。

种师道请求集中关、河兵力在沧州、卫州、孟州、滑州修筑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