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甘曾经也是一个强国,当时的国主阿奴律陀四处征讨,也将这个国家的领土不断扩大。
可惜阿奴律陀被野牛撞死,太子修罗继位。
修罗出兵讨伐蒙人耶曼干,在庇固地区的叛乱中被俘,蒲甘王国的大将江喜陀逃回蒲甘,后打败耶曼干,继承蒲甘王位。
这位夺取到了王位的江喜陀也是崇信佛教,纵情奢华宴乐,广建寺庙,也走上了跟真腊国主一样劳民伤财,国势日微的日子。
蒲甘可以说是中南半岛仅剩的一个国家了,方百花之所以放任苏耶跋摩二世逃到那里,也是为了给下一步行动留下一个借口。
将中南半岛全部占领是岭南目前的主要计划,而得到了这片广阔的地区,岭南也就多了一个强大的后方。
在方百花带兵不断攻占中南半岛各国的时候,北方的事情也没有停止,从高丽国借来的两个港口,每日也有无数船只停泊,大量被雇佣的高丽人在这里修建各种建筑。
大力发展农业的岭南,由于疆域的不断扩大,粮食的产量也在不断增加,已经完全解决了让几乎所有国家都担忧的粮食问题。
一船船的粮食被运送到了高丽的港口,这么多的粮食的到来让常年吃不饱饭的高丽人大喜过望,尤其是当他们知道只要干活就能得到粮食作为报酬之后,那一个个更是干劲十足。
在粮食的刺激下,高丽人兴奋的为岭南建造着他们借来的港口。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就在高丽的两座港口刚刚建造完毕之后,天下大势再次出现了变化,因为金国终于有了动作。
自从金国第一次南侵大宋之后,大宋朝廷面对气势汹汹扑来的金人两路大军,几乎没有做出任何正确的决定。
就算是李南不惜从数千里外的岭南带兵前来,全歼了金国的东路军,可是金国还有一支西路军在太原城战斗。
大宋君臣经过数次的改变主意后,总算是谋划了两次救援太原的军事行动,可惜都以失败告终。
按理说明知道金人不会善罢甘休,大宋朝廷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按照种师道亡羊补牢的办法,建议集合大军驻屯黄河两岸,防止金军再次渡河,预为下次金军南侵之计。
天子赵桓原本已经准奏施行,没想到不久后又被吴敏、唐恪、耿南仲等投降派大臣劝的改变了主意,认为万一金军不来南侵的话,那这笔巨大的军事费用会被浪费,所以最终拒绝采用了种师道之言。
大宋名将种师道得知此事后,原本就年老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