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曹素功墨苑(第1页)

曹素功墨苑创始于清康熙年间,初开设于安徽歙县。曹氏制墨工艺精湛,又善于经营,在社会上享有盛誉,曾得康熙题赐“紫玉光”三字。乾隆嗣位前在《谢人赠墨诗》中有“古来作者难屈指,前朝潘生今曹氏”之句,即是对曹墨之赞赏。世人也有“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之说。曹氏后裔于同治三年举家搬迁至S市,于南市小东门继续制墨售墨。

S市繁华的金陵路上,有一座飞檐翘角、紫金溢光、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风格的店堂——曹素功墨苑。店里琳琅满目的文房四宝和字画,吸引着中外顾客。

此时已近正午,曹素功墨苑走进了一老一少,老人身着唐装,满头银发,但精神奕奕,双眼炯炯有神;青年则一身休闲服,面容俊朗,星目传神;两人走进这老店新开的文化之店,神态优悠,举止优雅。这一老一少奇怪的搭挡,马上引起了店面经理周荩娴的注意。

周荩娴对正要上前招呼两位顾客的店员打了个眼色,走了上去,见两人在“曹素功”的墨品柜前议论着些什么,便立住了脚,静待那等两人议论完再去招待。

“恒伯,这曹素功是清代着名的制墨“四大家”之一。安徽歙县岩寺镇人,顺治年间秀才。‘曹素功’博采众长,曹墨品位更是精益求精,中国的百年老店不多了,在这现代繁华S市更是埋没了不少老店,曹氏子孙还能为中国古文化传承一笔,算得上是有功之世家了。只是那曹氏的‘紫玉光’杰作是越来越少见了。”

恒伯听后,点了点头,叹道:“你爷爷就是喜欢这些中国古文化之类的墨宝、墨迹,新一代年青人已经很少有这番感悟了。难怪你爷爷常常对你赞不绝口啊。”

这一老一少正中段有恒与段玄两人。早晨发生的异常感应事件,很快就平复如常,让段玄不得其解,也无处深究,只好闷闷地回到寝室,收拾了一番出了门。

回想昨天傍晚发生在市区高架路上的最后一幕,段玄想也不用想就知道背后肯定是恒伯的影响,化解了争端;那个余队处理事情的方式没有什么大的过错,错就错在他低估了段玄的身份而已,没有真正了解到段家的实力。加上他那个妙人上司的官僚作风,错误指挥下,才发生了那一场闹剧。

要是没有恒伯这个段族老管家施展巨大的影响力,恐怕段玄在路上还要被耽搁一阵子,再加上那个当时有些失去理智的余队长,事情还真不知道发展到什么地步。回来后,有些感叹的段玄想了想,觉得还是不要等周末了,明天就去抽时间陪一陪恒伯逛逛S市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