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沟通?
分享我的一个最真切的感悟:不是跟父母有语言上或温和或激烈的交流争吵就叫做沟通,真正的沟通必然是建立在你开始拥有「自我的力量」的基础上,以你的语言和「非言语式的行动」共同促成的跟父母之间的有来有往的切近平等的对话。
它从来不是(不该是)父母对你的单方面通告,说「你应该怎样怎样」「不要对大人指手划脚」「我都是为了你好」,让你听话让你闭嘴让你顺从,也不太是你试图「以魔法打败魔法」,对父母的频繁的语言回击或辩论式轰击,而自以为能够轻易做到的「说服」或是「反说服」。
现实中,大多数的父母子女之间,真实的对话不那么经常存在,也很不容易发生。至少在你不到 18 岁,25 岁,30 岁甚至只要是未婚之前,根本不具备跟他们有平等对话的基础(资格)的时候,几乎不会发生。
但是,沟通当然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那是我们切不断血缘关系的不得不爱的父母,我们总归还是希望能获得一些来自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哪怕只是情感上的),而非源源不断的压力甚至伤害。
而且,跟父母沟通掰扯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练习应对人际关系、逐步认识自我及他人、了解世界运行逻辑,从而心智逐渐走向成熟和独立的初始过程。
至少,我们要(能)借此过程懂得一个道理:如果你跟父母还处在远远不足以真实对话的境地,那就不要为之耗费自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频繁去进行语言上的(形式上的)所谓沟通。
因为你这非常宝贵的时间、精力和心理余地,需要更多地用在提升自我力量和能跟社会换取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资料的活动上,比如学习、交友、与他人沟通协作、尽力做好和提升工作、找寻自己人生的价值方向、汲取精神养料等等。而过多地耗费在跟父母的争执和试图说服上,就有害无利。
老实说,在十来岁时,我就开始被这类问题严重困扰到:
「为什么我如此认真说的话,父母只当耳旁风?」
「为什么父母明明自己做错了或是没道理,却还可以那么理直气壮一如既往?」
「为什么面对父母存在的问题,我需要逼迫自己拿出视死如归的勇气去跟他们尝试沟通,才可能有那么一丁点效果?而大多时候自己不敢提问、不敢争论、不敢说出内心真实想法,因为很可能直接收获一巴掌。」
……
那时我经常独自沉思,问天问地,为此神伤不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