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正康王和苏沫儿几乎同时响起的掌声,其他的官家小姐们这才反应过来,纷纷鼓起掌来,苏沫儿还大着胆子喊了句“好诗”,随之,其他的人也开始附和起来,纷纷叫嚷着“不错”,“好诗”之类的。
宁蓉蓉起初眼神中满是不可置信,之后便满脸怒气的指着春雨,尖声叫道:“不可能,你怎么会作出如此优秀的诗来,你一定是作弊了,对,你一定是抄袭的对吗?”宁蓉蓉说着,便求救似的看向正康王,“正康王爷,刚刚妾身作的诗您在那本书上看过,那宁夏作的这首诗呢,一定是作弊的,您也一定在那本书上看过是不是?一定是这样的,宁夏她就是抄袭的,不是她自己作的。”
还没等春雨反驳呢,正康王已经先一步开了口,“不许你诬赖舒雅公主,她的这首诗本王没听过,也没见过,的确是她自己所作。”
宁蓉蓉拼命摇摇头,满脸的不相信。这才多长时间,宁夏就能从一个对诗词一窍不通的人转变为一个诗词大师,怎么可能?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宁蓉蓉满脑子都想着宁夏是作弊的,但是没有证据,自己相信正康王是不会说谎的,但是自己也不会相信那诗是宁夏作的。
苏沫儿才不管旁人怎么想,怎么看的,反正自己是站在宁夏这边的,自己无条件相信宁夏是有这个能力,完全是自己作出来的诗的。
坐在首席的明月公主探究似的看向春雨,又看向正康王,两人从正康王出现起,之间便没有什么互动,现在正康王也犯不着为了宁夏而说谎,而且正康王看起来也不像是说谎的样子,这宁夏之前是什么样子的自己也是听说过的,没有什么真才实学,现在看来,并不是这么一回事,就拿这首诗来说,全诗紧扣诗题的“喜”字,对春雨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全诗未着一个“喜”字,但“喜”字却渗透到字里行间,怎能说这首诗不是好诗,连自己也佩服的不得了。
宁夏站在春雨身后,看着众人那赞赏的样子,不由得心生骄傲,这首《春夜喜雨》是杜甫居住成都时所作,杜甫是谁,他可是以饥寒之身永怀济世之志,处穷困之境而无厌世思想;在诗歌艺术方面,集古典诗歌之大成。他的诗的影响所及,不局限于文艺范围,更重要的是诗中爱国爱人民的精神更能感召世人。
宁夏当初想到这首诗的时候,不仅仅是因为喜欢杜甫的诗,更重要的是前不久五元城才下过雨,猜想着宴会上可能会以此为题作诗,遂把最后的一句“花重锦官城”改成了“花重五元城”。
但是,刚刚若是宁蓉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