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节 放弃「杠精思维」,沟通事半功倍(第1页)

沟通最大的禁忌是什么?

当下,不管是沟通能力也好,表达能力也罢,其中最容易出现、危害最大的、很容易被人忽略的,当属「杠精思维」。

技巧层面的问题其实很好解决,但如果在思维的层面就出现了问题,不赶紧调整的话,后患无穷。

什么是杠精思维?

抬杠成瘾。

不管别人说的是什么,先反驳挑刺,为了反对而反对。」

而杠精思维,就是以杠精的思考方式思考问题,并将之付诸行动。

他们思考问题的脑回路,不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寻找共识,而是发泄情绪、撺掇矛盾、必须自己胜利、过度情感用事。

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思维习惯,会带来许多糟糕的连锁反应。

主要有几个表现:

  • 专注于「如何让对方不开心」,忽视了原本沟通的目的。

当下互联网上有一个非常不好的风气:不少人一旦发生矛盾,首先考虑的,并不是「如何解决矛盾」,而是「怎么样通过政治正确,或者尖酸刻薄的话术把对方怼到哑口无言」,大到婆媳争吵,小到情侣沟通,都很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

舒服不舒服?都怼人了,当然很舒服。

但这种方法除了增加双方的不开心外,还能解决问题么?

不能。

这种习惯的内在逻辑,并不是协助双方一起处理问题,而是「我现在很不开心,我不管,我要你跟我一样不开心」。

  • 习惯性说出赌气的话。
  • 明明很想沟通,却故意不和对方说话。

多发于情侣、亲子,明明心里有一大堆话想说,但故意冷着脸什么都不说,让对方去猜。对方猜错了,心里还会不开心。

  • 不管结果如何,「刚上去」再说。

这是当下在互联网非常受欢迎的一个大趋势,一句话总结就是,只要自己不爽了,就要正面刚:

父母让自己不高兴了,刚!

外人让自己不开心了,正面刚!

领导让自己不高兴了,骂回去!

别人说了让自己不舒服的话,二话不说嘲讽回去!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