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船队北上(第1页)

隋炀帝杨广,可谓是后世饱受争议的一代帝王。但只要稍微认真了解过历史的人,便不难看出,即便此人有再多劣迹,即便此人将本可延绵数百年的王朝于自己手上二世而亡,但至少,功是功,过是过。

杨广在位期间,至少是做了几间影响深远,且意义重大的事情的。例如,开挖大运河。

这一条大运河的开挖,可着实是一件不得了的功绩,尽管,杨广在这件事上,显得过于急躁了些。但这对于后世的影响,却是极为深远的。

这大运河是杨广为了加强对东南方的统治,沟通南北经济,加强华北地区的军事力量而挖掘的。

运河共延绵长达两千余里,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分为永济渠、通济渠、山阳渎(邗沟)、江南河四段。接五大水系黄河,长江,海河,淮河,钱塘江。着实是当时世界上最雄伟的工程。

这正是: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可以客观的说,若没有这条被冠以暴政之名的大运河的畅通,李唐的盛世,只怕是要大打一个折扣的。

如今,烈阳高照,偶尔吹来一阵微风,都能令人感到热气惊人。宽广之极的水面上,微波粼粼,本该热闹非凡的运河之上,水道中央,却是没有任何商船敢于靠近。

一支庞大到骇人听闻,且延绵甚远的船队,正徜徉在这大运河之中,迎风而上。

四十艘巨大的,造型奇特的五牙巨舰分散在前后左右。庞大的舰身,如后世楼房一般精致的楼层,独特的桅杆,乘风破浪,杀气凛然。

数十艘五牙巨舰的中间,乃是近一百艘体型略小,造型普通的战船。这船的名字也甚为大气,名曰黄龙。虽名为战船,实则却为运兵之用。

这黄龙船本可运送兵员三百人,但经过陈氏一族改造之后,已可多达四百人。但此刻,这数十上百艘的运兵船,一眼望去,却是吃水不深,显然是几乎空船。

周围的四十艘五牙巨舰,每艘皆搭载了六百百名披襟带甲之士。除却于船中休憩的士兵,站立与甲板之上的军士俱是全副武装,虽烈日高照头顶,汗流浃背而仍不闻不动。仅是默默站立着,那只有真正经历过沙场征战的杀伐之气,便弥漫开来。稍有眼力之人,一望便可得知,这支军队,绝对是久经杀场的百战之师!

整支船队阵型整齐,丝毫不乱。自空中俯瞰下去,便宛若一个锥子形不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