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里传来一阵阵哭声,不对应该是两个不同的哭声,只见雪地中躺着一位妇人下体还连着两个婴儿,原来哭声来自这两个婴儿,过了一会哭声越来越来响,终于把妇人惊醒了过来。当她看见两个孩子时一阵喜悦之情,当下马上帮两个孩子咬断脐带,把孩子一左一右贴肉放在怀里,月光下只见是两个男孩,而且一个浓眉大眼哭声洪亮,面目依稀是亡夫的样子,而另一个孩子则面目清秀,像自己六分像亡夫四分,越看越是欣慰。
她在雪地产子,本来非死不可,但一见到孩子,竟生出一股力气挣扎着爬起来,躲入沙丘旁的一个浅坑中以避风寒,眼瞧两个婴儿,想起了亡夫,不禁悲喜交加,在沙坑中躲了一晚,第二日中午,听见四下无声鼓勇出去,只见遍地都是死人死马,黄沙白雪之中,满地刀枪弓箭,环顾四周,竟无一活人。
她从死兵的背囊中找到些干粮吃了,又从死兵身上找到了火刀火石,割了一块马肉,生火烤了。剥下死兵的皮裘,一件裹住两个孩子,自己也穿了一件。好在天时酷寒,尸体不腐,她以马肉为食,在战场上挨了十来天,精力渐复,抱着两个孩子,信步往东走去。,本来的满腔悲痛愤恨,登时化为温柔慈爱,大漠中风沙如刀,她只求不刮到两个孩儿脸上,自己却是丝毫不以为苦。行了数日,地下草木渐多,这日傍晚,忽见前面两骑马奔驰而来。乘者见到她的模样,便勒马询问。她连说带比,将遇到败兵、雪地产儿的事说了。那两人是蒙古牧民,虽不懂她言语,但蒙古人生性好客,怜贫恤孤,见她母子可怜,就邀她到蒙古包去饱餐了一顿,好好睡了一觉。蒙古人以游牧为生,赶了牲口东迁西徙,追逐水草,并无定居,用毛毡搭成帐篷以蔽风雪,就叫做蒙古包。这群牧民离开时留下了四头小羊给她。李萍含辛茹苦的抚养两个婴儿,在大漠中熬了下来。她在水草旁用树枝搭了一所茅屋,畜养牲口,又将羊毛纺条织毡,与牧人交换粮食。
忽忽数年,两个孩子都已经四岁了。它本想依着丈夫的遗言,替孩子取名为郭靖。可是两个孩子怎么取呀,她又不识几个字没办法只好一个取名郭大靖一个取名郭小靖,大靖学话甚慢,有点儿呆头呆脑,直到四岁时才会说话,好在筋骨强壮,已能在草原上放牧牛羊。小靖聪明伶俐,讨人喜欢,身体强壮帮母亲干了不少工作。母子三人相依为命,勤勤恳恳,牲口渐繁,生计也过得好些了,又都学会了蒙古话,只是母子对话,说的却仍是临安故乡言语。她瞧着大儿子憨憨的模样,说着甚么“羊儿、马儿”,全带着自己的临安乡下土音,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