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十二年,成吉思汗的弓刀日渐锈蚀,黄金家族的后裔也在弦歌醇酒之中变得奢靡无度。
于是上行下效,民间地主乡绅盘剥,贪官污吏横行。
遂有江山残破,生民倒悬。
这八个字落在真切的个体身上,那就是一个无饭可吃的孩子,亲眼目睹自己的父亲母亲饿死病死,耳边却响起地主乡绅不间断的谩骂与催促。
地主家叫他快去放牛。
放牛娃看着手里的鞭子,忽然觉得眼前的牛都比他爹娘金贵,他咬牙着,心想这天下不该是这样。
可是天下从来不会在意一个放牛娃的想法。
义兵四起,领头的依然是地主乡绅、盐商豪强或者白莲教主。
而放牛娃遇到这等乱世,只能去当和尚避祸,和尚庙里也没人布施了,他就只剩一个破碗四处行乞。
人们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也没人会想到,要由一个放牛娃来荡平天下。
放牛娃朱重八也没想过。
·1
凤阳,皇觉寺。
师兄常对重八和尚说,既然入了佛门,六根清净,凡事不可看得太重,更不能嗔怒。
重八找了根棍子拎着,漠然不语。
师兄瞅瞅棍子,又望望西风,想了想地上的小石头亲切摩擦自己脸颊的美妙感受,当机立断地怂了,他哭丧脸道:「重八啊,你那信真不是我动的!」
重八和尚说,那是谁呢?
师兄一摊手,说驿站里那么多人,我哪知道是谁啊?
重八和尚叹出口气,随手把棍子一丢,直接回屋收拾行李了。
师兄蹑手蹑脚追着问,说师弟你要走?那封信写了什么你说走就走?
其实朱重八本来也没想走。
那封信是他儿时好友汤和寄来的,汤和如今乃是红巾军千户,叫他过去投军,也好有个照应。
只不过反元是件大事,朱重八还须考虑。
直到朱重八发现这封信好像被人动过。
那不是师兄,别人自然不可信的,这会儿不走,难道还等人告发?
屋外晚雪初晴,阳光正好,师兄探头探脑地说:「师弟啊,你要不等几天,皇觉寺好不容易这两年有了收成,你出去怎么活啊?」
朱重八没理他,翻出几件衣服、几张饼子,深深看了一眼禅房,然后回身冲师兄施了一礼。
师兄眨眨眼,自家这师弟向来一股子江湖豪气,这会儿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