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你解读的是《诗的八堂课》。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是卞之琳的《断章》,有的人觉得,这是一则爱情故事,表现了主人公对一位女子的仰慕;
有的人觉得这是歌词,韵律感很强,读起来朗朗上口;
有的人觉得它渗透了深刻的哲理,在向我们表示人与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由此可见,同一首诗用不同的方法去解读,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江弱水先生在他的新书《诗的八堂课》里,就针对这一问题,着重介绍了理解诗歌的方法。他从诗的发生、鉴赏与主题等方面来谈诗歌,不拘中外、不限古今,不着意于建构诗歌史或诗的高深理论与概念,而是从小的切口引入,用他深厚的学识积累,引领我们欣赏诗歌。
这本声称「不加注释写作」的书,把诗的精髓浓缩成八节课,行文逻辑清晰、有条理,遣词造句典雅精准,篇章布局不繁琐且成体系。从《诗经》《楚辞》《汉赋》《红楼梦》到莎士比亚、波德莱尔,从王羲之、陈子昂、杜甫到司汤达、里尔克……纵及古典、现代与当代诗,横及本土、东方与西洋诗,打通了古今中外的诗学脉络,令人意犹未尽。
作者江弱水,是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研究美学和文学批评,善于穿越古今、横跨中外来讨论有关诗的一切,非常关注诗的普及问题。他认为,诗歌能让人们重新发现日常事物所拥有的魅力。
一直以来,他都想写一本书来谈谈诗,比如诗都写些什么,怎样写出来,可以怎样去理解等等,程度介于大众读物与专门研究之间,不分古诗、新诗或者外国诗,也不深究隐喻、意象、象征和境界等概念,只谈些有意义且有意思的见解。
于是,他借着给研究生开的一门诗学课,成了这个心愿,编著了《诗的八堂课》一书。这本书和一般讲诗歌理论或者诗歌鉴赏的书不太一样,能很轻松地把有意思的地方说得到位。短小精辟的见解和丰富的鉴赏,活泼而不拘泥,有着极为清晰的脉络,环环相扣,整体性强,仅八章篇幅便将诗的奥妙讲得引人入胜,被学界称为「上乘的谈艺之作」。
书名明确指出是八堂课,因此,这本书着重探讨的也是八个问题:博弈,讲的是诗的发生学;滋味、声文和肌理,分别从味觉、听觉和触觉来讲诗的鉴赏论;玄思、情色、乡愁、死亡,则涉及诗的主题。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