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为你解读的是一本史学名著——《万历十五年》。
这本书可是大大的有名,它是历史学家黄仁宇的成名作,销量很大,已经有二百多万册了,影响也很大。前一段有一个很火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面高育良书记的情人高小凤熟读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据说就读成了明史专家。
这个情节当然荒诞不经,但是足以说明《万历十五年》的价值与影响。这本书一纸风行三十年,以至有「不读万历十五年,读遍诗书也妄然」的赞誉以及「生平不读十五年,就称明粉也枉然」的说法。因此这本书也入选了「改革开放 20 年以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 20 本书」。
这本书中文版大约二十六万字,我用二十六分钟左右的时间来为你解读一下。
首先,这本这么有名的书,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从名字上看,黄仁宇讲的是明朝万历十五年发生的事情,他的开场白是这样的:
公元 1587 年,在中国为明万历十五年,论干支则为丁亥,属猪。当日四海升平,全年并无大事可叙……总之,在历史上,万历十五年实为平平淡淡的一年。
黄仁宇为什么要特意选取平淡的一年,而不选那些发生了轰轰烈烈的大事的年头呢?是因为他写这本书,是为了向读者展示大明王朝的政治全貌,而不是单纯地聚焦于某件大事。所以他要选择一个正常的年份,来观察这一年的大明王朝官僚系统的运转。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黄仁宇以六个典型的人物、七篇文章来结构这本书。《万历十五年》全书共有七章,除了第一章外,后面六章每一章都写了一位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展示大明帝国的政治运转,并分析它的内在机理。
这六个人物,第一个是国家元首、万历皇帝朱翊钧。他是国家最高领导人,所以花的笔墨也最多。
第二个是明代著名的权臣张居正。在万历皇帝小的时候,他其实就是国家的一把手。
第三名是张居正死后接替他担任大学士、首辅实际上也就是宰相的申时行。这个人的性格与张居正截然不同。张居正性格强悍,雷厉风行。申时行则要更为老练稳重、阴柔圆滑。
以上三个人都是政治最高层的核心人物。
接下来三个人,一个是清官楷模海瑞,是中层文官的代表。一个是大将军戚继光,是中层武官的代表。还有一个,是官僚体系外的人物,当时的名士、思想家李贽。
这几个人是很有代表性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