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这本书展现的,是亚里士多德确立的西方智慧根本特征,姑且可以称作「对立统一」。
这个特征,是与印度「梵我不二」不一样的,与中国的「天人合一」相比,也不一样。
我这次浓缩《物理学》的目标,就是想讲清楚,我眼中的这三大特征,到底有啥不一样。
从而让您了解西方智慧,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智慧。
我计划从四个角度来说明:
其一,通过《物理学》的内容,说明三类哲学的思维基础是怎样的;
其二,通过《物理学》的内容,先讨论古希腊智慧的根本特征;
其三,通过《物理学》比较印度哲学的根本特征,说明「理性运用的方向」可以有差异性;
其四,通过《物理学》比较中国哲学的根本特征,说明西方智慧最值得把握的核心是什么,它对人类的灵魂流向有什么影响。
在我看来,人类面对的世界,是同一个世界,但思维模式的不同:古希腊哲学是实体式思维模式,印度哲学是关系式思维模式,中国哲学是实体关系式思维模式。
都是面粉,手法不一样,做出来的馒头、面包、印度飞饼,不是一种东西。
这三大哲学,都是运用理性认知同一个世界,但思维模式彼此不同,三者思想的气质,当然完全不同。
你可能会问,这三种智慧所面对的世界,明明是同一个动态变化的世界,那么,为什么会诞生三种思维模式呢?
想说明这个问题,就需要首先说明:所谓同一个世界,你我眼中看见的,是怎样一种情况呢?我的理解是,面对这个动态变化的现象世界,你我的眼睛,必定会看见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同时,个体和个体之间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种相互作用可以命名为关系。
个体加关系,种种个体彼此互动,形成种种关系。
种种个体、种种关系,综合起来,就是你我看见的这个动态变化的现象世界。
请看,宇宙中的全部现象,可以分成两大类:个体与关系。
这两大类现象,既然可以共同在运动中综合构成同一个世界,那么,可以逻辑上推理而知,肯定它俩是相互关联的。
关键问题是,个体与关系,彼此是怎样的一种关联情况呢?是乞丐和王子的关联呢?还是青蛙和王子的关联呢?请注意,这两种关联,是不一样的。
在乞丐和王子的童话故事中,王子和乞丐,是两个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