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的流向,是怎样的呢?上一次我使用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这部经典,以它为例,对西方哲学与中华及印度哲学进行比较说明:在灵魂模式方面,中、印、西三大哲学有三种不同的选择。
我发现,第一,西方哲学的实体式思维模式,是灵魂的发展方向之一,第二,中印两大文明抉择的灵魂流向,虽然与西方文明不同,但也并不是错误。
可能会有人问:既然如此,为什么偏偏是西方文明率领人类步入现代化这个历史阶段呢?为什么当代地球人类的灵魂状态,是以西方的实体式思维模式为主流呢?这是偶然吗?我的回答是,这种结果不是偶然,而且原因很简单,因为在西方哲学家中,出了个笛卡尔,中国和印度,至今没有出现这样的人物。
笛卡尔到底做了啥事是中国与印度没搞定的呢?
在很多人眼中,哲学智慧,往往像是摇羽毛扇的军师,诸葛亮是不会去冲锋陷阵的,军师们好像只能高高在上,很原则、很纲领、很战略,那么,哲学智慧能不能直接就量化地实际运用呢?可以的,就是笛卡尔,让西方哲学做到了这一点。
哲学智慧被量化,是笛卡尔的这一成就,打开了现代科学在西方蓬勃发展的大门。
老实讲,现当代人对这个功绩,没感觉。
为什么?因为,今天的科学,已经进入了后爱因斯坦时代。
爱因斯坦是最后一位经典物理学家,也是第一位量子物理学大师。
所谓经典物理学,差不多就是:只靠数学就能搞定的物理学。
今天的中国人看数学,认为数学就是工具,可以非常好地帮助人们去认知物理世界。
这个看法,似乎自古如此,其实,在经典物理学时代,不是这样的。
伽利略和牛顿开创的现代经典物理学,之所以区别于古代科学,就是他们俩都坚定地相信一件事情:数学不仅仅是工具,数学本身,就是真理本身。
因为,整个宇宙,都是数学的显现。
什么意思?就好像你和你的照片,你的照片是百分之百显现你的容貌,但是,照片不是你本人。
如果把数学当做描绘真理的工具,那么就算百分百准确,那也是数学被当成了真理的照片。
但是在经典物理学家那里,数学规律,就是真理本真,不是真理的照片。
他们相信,自己推理出来的数学规律,必定是宇宙的运动规律本身。
你可能不知道,牛顿其实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