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节 《谈谈方法》:笛卡尔的思想性质(第1页)

笛卡尔革命性地发展了西方实体式思维模式,由此诞生「哲学被量化」这种革命性思想成果。

在我看来,这种成果重塑了西方人的灵魂,甚至可以进一步说,笛卡尔重塑了整个人类的灵魂。

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想通过两个点来解释,第一,笛卡尔的思想性质,第二,这种思想的社会综合影响。

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集》全书分两大部分,第二部分是六个反驳与六个答辩,普通读者如果看后面这一部分,往往感受是神仙打架,大脑完全跟不上节奏。

前面第一部分的六个反思,普通读者刚开始看基本没有任何困难。

然而,从第四个反思开始,虽然同前三个反思一样行文流畅,但是普通读者,可能就开始昏昏欲睡,读不下去了。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简单,笛卡尔讨论的深度在升级,一般人的大脑,跟不上趟了。

我为什么讲这个情况呢?因为,对整个西方文明普通大众影响更深刻的思想,往往就是大众读得懂的思想。

到第三个反思「我思故我在」出来之后,大众往往想,哎呀妈耶,笛卡尔是个唯心主义者啊。

事实上,没那么简单。


按照王太庆先生在翻译《谈谈方法》序言中的说法,笛卡尔其实是机械唯物论创始人。

在笛卡尔之后,有一本拉美特利写的书,名称叫做《人是机器》,这个名称非常反应近现代西方科学的精神。

在近现代科学家眼中,万事万物就像机器一样,精密地组合在一起,但是,无论它多么复杂,人类只要花心思慢慢去拆解,就能够搞清楚这架机器运转的内在规律和方法,就能够全面掌握这架机器,操控它运动的每一个细节。

这个思想,在《谈谈方法》第五部分,笛卡尔就已经明确宣布了。

在《第一哲学沉思集》第二和第六个沉思中,他都重申了这个立场。

听到这里,你可能要说:别骗人了,俺还是读过一些书的,明明笛卡尔是理性主义的开创人物,跟他玩对立的英国经验主义学派,那才是真正的唯物主义呢!笛卡尔高唱上帝,怎么就不唯心了呢?

王太庆先生总结的特别好,所谓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对立,那是哲学内部的学派不同。

在笛卡尔那个时代,整个哲学都有一个共同的对手,那就是统治欧洲思想界的宗教。

笛卡尔倡导理性,是从根本反对神秘主义,让理性取代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