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 节 《主体解释学》:发现西方修养学历史(第1页)

福柯《主体解释学》这本书的基本内容,想构建修养学,从而确保灵魂的幸福。

「修养学」这个词,是我的创造发明,福柯在《言与文》中,提出的是「修身技术学」这个词。

然而,他事实上正在汇通融合印度与中国修行文化的传统领域,所以,这种努力的方向,我认为应该称之为「修养学」更准确。

为什么我要强调这一点呢?因为《主体解释学》这本书的内容,基本上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

我下面计划向您介绍与此书相关的五方面内容:其一,福柯眼中的修养学历史;其二,贯穿始终的主题「关心你自己」;其三,幸福及自我的转向;其四,自我技术;其五,哲学修行论及潜在的全球性影响。

在福柯眼中,西方曾经有着自身特色的修养学传统,这种传统,在笛卡尔之后,断掉了,而且一直无人关注。

所以,他的任务就是从历史中找出这个古老家族,还原这段历史,于是就有了《主体解释学》这本书。

在 82 年 2 月 10 日这次课程第二个小时的开始,福柯承认,《主体解释学》这本书讨论的问题,其实他那几年一直都在研究。

福柯研究疯癫、精神病、监狱、犯罪等等很多年,他发现这些人类的这些黑暗现象,最后都牵扯到同一个光明的主题:西方式的修身体验。

他认为,具有西方特色的修身体验,是他研究的目标。

干嘛要研究这个呢?我私下里以为,福柯是受刺激了。

在 2 月 10 日第一小时的末尾,福柯提到了日本人的射箭训练,很推崇。

我觉得,从这里的蛛丝马迹可以看出点端倪。

东方文化中对射箭最重视的,是孔夫子,礼乐射御书数,射箭是六艺之一。

很多现代人觉得,射箭就是简单的体育运动,孔夫子时代没啥玩的,孔子没文化,所以才把这东西算进了六艺。

这种想法,本身才是真正的没文化。

因为射箭这件事,特别能够说明中国人的关系实体式思维。

你看,前面有个靶子,你在这里弯弓射箭,瞄准来瞄准去,射中靶心靠什么?请注意,只和你自己相关。

靶子在哪里一动不动,你自己手抬高一点,或者降低一点,都会射不中,想射中靶心,就要调整你自己。

咋调整?不是盲目地调整,是根据靶子所在的方向调整,把握住你和靶子之间的空间、风向,把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