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我讲到,福柯跟很多后康德时代的哲学家一样,重新发现了关系的重要性。
「人是为自身而活的」,与自身的关系,也就是自己跟自己的关系状态,是生命最根本的内容。
由此可见,幸福在哪里?当然就在对这种关系的处理结果当中。
我认为,这个理念,是《主体解释学》这本书的灵魂。
从关系的角度说,每个人的灵魂,都活在三大类关系之中:其一,自己与自然界的关系,其二,自己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关系,其三,自己与你自己的关系。
这三大关系中,自己与自己的关系,才是幸福的根本所在。
没钱、没房、没老婆,你可以因为这些原因,开始关心你自己;一步十算、料事如神、智珠在握,或者纵情天地、随意洒脱、释放天真,你也可以因为这些原因,开始关心你自己;上穷碧落、下极黄泉、通透阴阳、乾坤在握,你同样可以因为这些原因,开始关心你自己。
但是,只有关心你自己、照顾自己、为自己担心,只有把自己跟自己的关系梳理好,那么,你才是幸福的。
什么是幸福?幸福与否,就是自己跟自己的关系搞定了没有。
所以福柯认为,从根本上讲,人不是为了生活得好而关心自己,人也不是为了更理性地生活而关心自己,人更不是为了掌握权力管理他人而关心自己,「人是为自身而活的」。
福柯特别看重这个思想,他特意在倒数第二次课,对这个观点明确强调了两次,他认为他的这个发现是西方思想史上的重要事件。
福柯认为,希腊化模式的关心自己,特别能体现这种独特性。
但是,「关心自己」并不仅仅具备这个层面的特色,它原本通常性的特点,是引发「认识你自己」的发生。
在福柯看来,最早的关心你自己模式,是柏拉图模式。
这种模式,把内心当成完整的一块,把它当成完全不同于肉体、完全不同于社会的独立个体。
请注意,如果你认为你的灵魂世界跟外界完全不一样,那么,外面世界的任何工作,对你的灵魂当然就不起任何作用。
这样一来,只有心中的力量,才能改变内心。
所以柏拉图说,灵魂当然要关心自己,而且,只有「理性」才能帮助灵魂,所以,「认识你自己」是唯一的办法。
认识你自己,就等于关心你自己;关心你自己,就等于认识你自己。
福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