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 节 《主体解释学》:自我的转向(第1页)

那么,这种希腊化模式的关心自己,导致了怎样的结果呢?这就要说说「自我的转向」了。

老实讲,我个人特别喜欢福柯强调的这个词,需要指出,这个词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含义。

第一种「自我的转向」,是苏格拉底-柏拉图模式的关心自己。

只要一个人真正关心自己的灵魂,那么他的目光,必然会转向内心,或者说,退回到自身的最深处。

我个人认为,所有人类的哲学,或者说所有曾经活着的人,只要他面临人生的迷惘,就都会不知不觉去询问自己的内心,所以,「自我的转向」这个词,可以代表非哲学开始向哲学转变的变化。

福柯在 82 年 1 月 20 日第一小时,提到过类似情况。

但是,显然他在那里只是分析认知活动,并没有强调我这里所说的含义。

第二种「自我的转向」,是福柯划分出来希腊化模式的关心自己。

刚刚聊过了,从关系出发看灵魂,就会发现,人生值得认识的事情,就是跟灵魂相关的事情。

这样一来,关心自己并不只能去认识自己,而且可以从关系下手,去做很多事情。

就好像那个运动员一样,你不必学会全部的动作,搞定最常规的跑步动作,好好练,就可能赢得冠军。

人生并不需要必须搞明白啥是灵魂,你只需要确认「什么关系是与灵魂密切相关的」,然后,集中注意力努力去处理好这些关系。

就是说,以灵魂为目标的修身关系,这是中心。

福柯在 82 年 2 月 17 日第一个小时讲,自我的转向,面向这个中心,面向关系,就是希腊化模式。

应当说,福柯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自我转向」这个词的。

第三种,就像福柯有福柯的看法,你我可以有你我的看法,事实上,福柯所说基督教模式的关心自己,也可以叫做是一种「自我的转向」。

在 2 月 17 日的第一小时课中,福柯对三种模式的特点划分,讲得很透彻。

如果说,希腊化模式的修身,是以内在的灵魂为目的,那么,基督教就是在这个模式的基础上,玩了个变化。

基督教的中心,当然是《圣经》,所以,修身还是要修身的,但是,目的改成了以《圣经》的启示为目标。

你可能会说,人的精神,很明显不会完全符合《圣经》启示的理想标准的,那怎么办?福柯说,这就是基督教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