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系列讲座,讨论了灵魂的流向,介绍了四座西方思想发展的里程碑。
这个讲法,其实是拿时间做笔,勾勒灵魂醒觉历史的轮廓。
如果换一支笔,在空间高度上再次整体审视西方人智慧,那么,灵魂向上生长的情况,是怎样的呢?灵魂的高度,有多高呢?为什么要追问这些问题?因为,对你我这些后人而言,如果想完美自我的灵魂,那么,追随前辈的脚印,往往才是康庄大道。
所以,灵魂向上生长的阶梯在哪儿呢?今天开始的这一次系列讲座,就跟您探讨这个主题:心灵的阶梯。
如果灵魂需要完美,那么,「能确保让它完美的阶梯」在哪里呢?
答案很明确:语言,这就是完美灵魂的阶梯。
这次我选择浓缩精华的书,书名很长,叫做《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作者是德国的威廉·冯·洪堡特。
洪堡特这辈子,语言学方面的专著,就正式出版过这一本,所以后文我简称为「洪堡特的书」。
下面我来聊聊这本书,以及它与完美人类灵魂的关系。
从刚才我念的长长书名可以知道,洪堡特的书,是语言学专著。
这本书,对人类灵魂影响很大吗?老实讲,影响并非特别大,跟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这部语言学专著相比,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
那么,为什么我选洪堡特的书来为您浓缩精华呢?原因是,洪堡特的书是两个字的综合体。
这两个字:一个是深,一个是全。
从哲学深度看,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更深刻。
上次「灵魂的流向」系列,我选择的五本书中,其中《主体解释学》的作者福柯,是解构主义的代表,解构主义源于结构主义,是当代相对活跃的哲学思潮。
解构主义怎么诞生的呢?就是依据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这本书中的原则,专门构建形成的。
所以说,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这本书的哲学性,更深刻。
但是,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讲,他重点研究语言的「共时性」问题,对于「历时性」问题,尽量不讲。
「共时性」「历时性」是啥意思呢?你看,语言这种玩意儿,特别古老,究竟人类啥时候开始开口说话的呢?谁都不知道,肯定是古老、古老、再古老,甚至比一切可考察的历史都古老。
人类开始动脑子、开始跟猴子猩猩不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