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0 节 《论人类语言结构》:思维模式对语言模式的影响(第1页)

上一节我提到:语言是心灵向上生长的阶梯,我选用洪堡特的书来跟您解读这个话题。

那么,洪堡特书中的哪些思想,与这个话题相关呢?我发现有五个要点:

第一,思维模式对语言模式,有决定性作用吗?

第二,语言模式对思维,有啥反作用呢?

第三,语言基本特征是啥?

第四,语言与哲学有啥关系?

第五,为啥语言是灵魂向上生长的阶梯?

首先,思维模式对语言模式,有决定性作用吗?

对于这个问题,洪堡特的答案似乎是肯定的。

事实上不仅仅是他,而且现当代的语言学分类成果,似乎已经可以证明:思维模式,对语言的表达模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人类语言的基本类别,似乎就在证明这个结论。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想从人类语言的分类来进行说明。

排除人工发明的人造语言,全球至少存在过 7000 多种自然语言。

对自然语言,可以按照发生学的原则,根据语言共同的祖先,划分成「语系、语族、语言支系、具体语言」这四个层次,这是一种语言家族谱系的划分方法。

在进行这个工作的时候,如果结合语法等内在特征,就会发现,很多语言还可以进一步类别合并。

如果从语句构造的角度分,语言整体可能有几种情况呢?按照洪堡特在他的书中二十二章所讲,大概有四种。

用当代语言学的术语来讲,它们是:第一,印度梵语为代表的综合语,第二,中国汉语为代表的分析语,第三,日语为代表的黏着语,第四,复综语言。

洪堡特时代,就已经开始形成了这个区分。

我发现,这个分类,其实跟人类的理性思维模式,密切相关。

先来看梵语和汉语,洪堡特在 22 章第 37 节讲,梵语和汉语,是两种极端对立的语言。

汉语一句话想表达什么,完全靠字词的结构顺序实现,与字词的发音基本无关。

而梵语一句话的意思,基本完全依靠构词法,与单词在句子中的顺序无关。

这是啥意思呢?对于你我这些说汉语的人而言,可能完全无法想象梵语是怎么说的。

印度人在讲一句话的时候,任何一个词,无论主语、宾语啥的,顺序完全无所谓,先说哪个词、后说哪个词,没关系,可以随便排列在句子中。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