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西方哲学史》这本书传递了西方哲学智慧的最基本立场——哲学,与他人无关,与世界无关,与神佛无关,只面向你我自己的灵魂。
(1)西方哲学的特质:对灵魂独立的强调
当然了,这个表述是我总结的,罗素并没有直接这么讲。这个感触,是我本人几十年来学哲学之后,慢慢形成的。
为了浓缩名著的精华,我这一次重读罗素的《西方哲学史》,跟近三十年前初次阅读这本书相比,跟中间多次重温这本书相比,这一次的重读,我发现,特别能够引发我共鸣的,恰恰就是这个感触:真的,哲学只面向灵魂,与他人无关,与世界无关,与神佛无关。
我这里选择罗素《西方哲学史》这本书,根本上是想向您介绍:西方人灵魂向上的阶梯,是语言构成的,那么,这个阶梯,基本情况是怎样的呢?我发现,我在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中感受到的这个共鸣,就是答案。
你看,灵魂的独立性,这是西方人特别认同并强调的基本情况;哲学语言,是心灵向上的阶梯,通过哲学的滋养,灵魂就能向上生长;所以,独立的灵魂所需要的哲学,当然也是独立的。
你看,心灵向上的阶梯,基本情况,就是极其强调纯粹独立性的内在卓然独立,这是西方哲学整体特质。
我感到,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处处展现了这个情况。所以,下面我想围绕「灵魂独立性」这个主题,对这本书进行精华浓缩。
我的思路是这样的:你看,咱们每个人大脑中,都有着各种各样的知识理论,哲学思想,只是众多的知识理论之一;因此,如果我梳理清楚每个人心灵中的知识结构模型,那么在此基础上,我应该就能向你展现西方哲学的特质——哲学只单纯面向自己的灵魂。
但是问题来了,如果要确立个人心灵的知识结构模型,就要涉及到讨论人类的知识结构模型,幸好,我在前面讨论过康德,而且,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也为探索人类知识结构模型,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所以,我的解读,打算这样做:首先,结合康德的思想,通过讨论人类知识结构,对个人心灵的知识结构进行讨论;其次,通过讨论哲学在人类知识中的作用,讨论哲学对个人灵魂的作用。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结合罗素的《西方哲学史》,讨论历代哲学家的贡献。
这样一来,西方人灵魂向上的阶梯,它的基本情况,就可以展现在您面前了。
(2)人类及个人心灵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