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追寻生命幸福的模式,无非四类,第四类的哲学家,是立足前三种模式的综合模式,综合各种力量,追寻生命的整体幸福。
苏格拉底主张,活着就是奉行四种德行,如此练习死亡,就能幸福。
然而,苏格拉底的道路,是唯一正确的吗?对于这个问题,第一,西方人自己说不,第二,非西方人,更是说不。
下面先来看西方人的反应。苏格拉底的死亡,震撼了很多人。
面对苏格拉底之死,有两种反应,第一,被苏格拉底感动,继承并弘扬苏格拉底的幸福论,第二,理想破灭,重新找寻幸福的方向。
柏拉图,是继承苏格拉底幸福论的代表。
柏拉图本人,开创了古希腊哲学的学园派,后来这个学派还演变出新柏拉图主义。
柏拉图本人教出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对灵魂幸福说做出了一些调整和修正,但整体上看,还是认同苏格拉底基本方向的。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独立形成了很有影响的逍遥学派。
整体来说,柏拉图学园派、亚里士多德逍遥派、新柏拉图主义,这几个学派,拥护苏格拉底的幸福之路。
另外一些苏格拉底的学生,恰恰相反,尝试找寻幸福的新方向。
例如,苏格拉底的弟子亚历斯提卜,开创了古希腊的居勒尼学派。
这个学派强调快乐主义,后来发展出古罗马时期的伊壁鸠鲁学派。
苏格拉底苦行的思想,影响发展出犬儒学派,这个学派,发展出后来古罗马时期的斯多葛派。
这几个学派,不同意苏格拉底,他们自己另外找寻幸福的新道路。
不管走老路还是找新路,古罗马时期的西方哲学,都重视转向灵魂,重视通过对灵魂的认识,然后找寻幸福。
对他们来讲,找出内在的灵魂,认识这个灵魂,这件事是转向灵魂的必要条件。认识你自己,是必须的。
与此相比,本质上看,基督教占上风的几百年,也认同转向灵魂,一个人想幸福,如果不转向灵魂,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相信自己拥有灵魂就够了,至于对自己的灵魂认识与否,这件事儿,基督教不认为有啥必要性。
信上帝就够了嘛,信就一个字,反正自己有灵魂,没问题的。
天主教说,俺教会很伟大,必定能救赎你我的灵魂。
当然了,在相信上帝的前提下,认识你自己可以不可以呢?当然也可以啊,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