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5 节 《哲学研究》:从数理逻辑到语言游戏(第1页)

上一节我通过西方哲学理性方向的变迁,聊了《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都是维特根斯坦的世界观,只不过,前一本书,关键点是消解理性中悖论的合法性,后一本书的立足点,承认悖论才是世界真正的常态。

理性必须立足悖论,这样才是更完善的理性。

对于这个结论,我凭什么这么说呢?理由就在这两本书的语言方法论之中。

先来说《逻辑哲学论》的语言。

老实讲,每次翻开《逻辑哲学论》,都有智商不在线的感觉,大脑随便被碾压,经常自尊心完全崩塌。

为什么?真的是太专业了。

正如《逻辑哲学论》前言中讲的,这本书原本就不是大众读物,原本就是给有基础的人看的。

那么,怎么叫有基础呢?书中经常讲罗素的数理法则哪里哪里讲错了,弗雷格的基本定义哪里哪里搞错了。

问题是,原本弗雷格和罗素讲啥了呢?人家弗雷格开创了整个数理逻辑这门学科,罗素撰写了《数学原理》,你维特根斯坦讲他俩啥啥定义有毛病,那对咱这种数学小白来讲,是怎样的一种碾压呢?

第一,要有相当高的数学素养,高到很熟悉现代数学的根本原理;


第二,要有足够的智商,能够搞明白弗雷格与罗素原本的数理逻辑讲的是啥;

第三,还要有足够的智商,搞清楚维特根斯坦的指责有没有道理。

具备这种专业素养,才有资格围观。这种素养,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具备呢?

维特根斯坦在这本书前言中明确讲,这本书必须跟《逻辑哲学论》对照着看才行。

就是说,看不懂《逻辑哲学论》的错误,就别读《哲学研究》了。

为什么我会认定这两本书都在跟悖论较劲呢?我想讲两方面的理由:

第一,两本书语言述说的方式不同,一个是推理,一个是呈现;第二,语言运用的理性原则不同,一个是数学逻辑,一个是日常逻辑。

第一点 语言述说的方式不同

读维特根斯坦的书,不能像平常读书那样读。

两本书的叙述方式,都别具一格。

《逻辑哲学论》就像是几何学推理,如果你努力回想一下中学时上几何课的感觉,就大概能明白,这本书就像是运用平行线原理证明推理某个结论。

整本书,其实只有七句话:

1.世界是一切发生的事情;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