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我向您介绍了贝格尔的「第二自然界」理论,他通过三个化:外在化、客观化、内在化,雄辩地描述出了人类存活的必然境遇。
在这个境遇下,再去观察人类的基本生命状态,就相当清楚了。
如果用一句话浓缩贝格尔的观点,可以讲:人类是活在价值和意义之中的动物,离开了意义,任何人都存活不下去。
这是怎么回事呢?
关于贝格尔的这个观点,我想分三步来解释:第一步,价值判断是人类物竞天择的动物本能;第二步,人类社会,其实是由种种价值判断组合而成的结构系统;第三步,个人是依靠意义与价值活着的动物。
第一步,价值判断是人类物竞天择的动物本能。
总所周知,人类也是动物,所以,人类当然始终面临着大自然的物竞天择。
刘念慈的著名科幻小说《三体》,本质上就是把这个道理放大到宇宙中编成故事:要知道,无论人类文明多么发达,它都始终在宇宙的黑暗森林之中存活着的,这个残酷的现实,无需回避。
活下去,这是根本。
理所当然的,人类这个物种天赋的一切本能,都必然服务于「活下去」这个根本原则。当然了,当前人类还没有走出地球。
而且,地球上各种动物之间最初的食物链关系,老天爷并没有把人类安排在最顶端。
在这个老天爷安排的食物链中,哪个物种存活下去、哪个物种被消灭,原本就是物竞天择。
当然了,物种的延续,都是以动物个体作为载体的。因此,所有的动物个体,都要根据自己的神经反射去行动,从而接受物竞天择过程的裁决。
就是说,任何一个动物个体的生存任务,都首先是让个体自身活下去,而且,还要繁衍生息,从而确保自己这个物种活下去。
怎么行动,才能活得下去呢?这就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低等动物姑且不说,拿所谓高等的哺乳动物来举例,蝙蝠的本能,是靠耳朵和嘴巴配合,嘴巴发出超声波,耳朵收听超声波反射,从而判断碰到的环境来飞行。
对蝙蝠来讲,在心灵中对超声波进行判断,是必不可少的应对物竞天择的天生本能。
再来看狼群,狼群要想活下去,普通的狼,就要听从头狼的指挥判断。
狼群在攻击中相互配合,群攻猎物,这些也是本能。
对狼群来讲,怎么群攻捕猎呢?心灵判断,是必不可少的应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