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5 节 《哲学的抚慰》:波埃修其人其书(第1页)

上一次我通过《神圣的帷幕》为您讲了,「价值与意义」是灵魂的本能。

生生死死,都必定如此,这是灵魂的必然。

既然灵魂从诞生到死亡,都在「价值与意义」之中,那么,「价值与意义」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我这次选择波埃修《哲学的抚慰》这本书,来为您浓缩精华,借此来聊聊:灵魂从诞生到死亡,「价值和意义」真的能够对灵魂发挥出「庇护」与「救赎」的功能吗?

这个话题,非常大。

所以有必要先聊一聊,现在我选的波埃修这本书,是不是足以承担这个话题呢?这本书,是不是特别有价值呢?

我要老实讲,其实不然。

这本书的思想高度,跟我计划为您介绍的 50 部经典中的其它作品相比,逊色很多。

但是,两个理由让我选了它。

第一个理由,就是它有个绝佳的书名;第二个理由,它是一本介于哲学与宗教之间的典籍。

《哲学的抚慰》这个书名,也常常翻译为《哲学的慰藉》或者《哲学的安慰》,作者是古罗马的波爱修斯,或者翻译为波埃修。

他是欧洲中世纪罕见的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在逻辑学、哲学、神学、数学、文学和音乐等方面,都取得过相当大的成就。

在西方哲学史上,他被看做是「最后一位罗马哲学家」,也是「经院哲学第一人」,他是「奥古斯丁之后最伟大的拉丁教父」。

啥是经院哲学?简单粗暴地讲,就是先承认上帝最牛最厉害,然后再用理性逻辑,来证明这个说法。

这些逻辑证明构成的哲学,专门证明上帝的全知全能,这就是经院哲学。

你听着是不是有点懵?什么什么,先承认结论,然后再来证明这个已经被承认了的结论,那么,这还有必要证明吗?累不累啊?理性参与这种证明,不就是个摆设吗?这种哲学,看起来很讲理,其实就是假理性,是一种看似有理罢了。

让理性为信仰服务,让哲学完全变成宗教的婢(bì)女。

这种哲学,好像完全就没必要存在嘛。没错,从理性本身的角度来说,是这样的。但是,从社会功能来讲,不是这样的。

这种为信仰服务的哲学,先下结论,再来理性论证,它最少可以发挥两种社会功能:第一种功能,就是「自欺」;第二种功能,就是「欺人」。合起来,就是「自欺欺人」。

这是怎么说的呢?老实讲,人生的苦难,太多太多,我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