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观念让心灵更主动,就是说,理性具有跨界融合的效应,可以让生命更主动。
这种效应如果无限发挥,将对生命非常有益。但是,这种效应,有没有天花板呢?
在斯宾诺莎看来,没有天花板。
因为,理性可以实现最高的善,也就是至善。由理性达成幸福,完全是可能的。这个要点,是《伦理学》第四部分的重要结论。
这个结论,仍然跟斯宾诺莎对情感的看法有关,所以,我这里想分三步来浓缩斯宾诺莎的这个想法:
第一步,人类情感生活的必然状态;
第二步,什么样的情感生活对人类最有利;
第三步;理性参与改良后的情感生活,是可能达成自由幸福人生的。
斯宾诺莎认为,第一,人的生命,是心灵和身体的组合体;心灵和身体这两者,彼此独立,谁都不是谁的基础。
当然了,从主观感受的角度说,每个人必定都是站在心灵这一边的嘛。
第二,尽管心灵和身体这两者彼此独立,但是,它俩都来源于最高的唯一实体,所以,心灵和身体,两者可以同频共振。
就是说,身体本身是物质的,物质的身体跟外部的物质世界,理所当然可以发生互动,从而生成身体内部的刺激,立足这些刺激,身体就跟精神的心灵同频共振了;共振的结果,就可以形成初级的知觉,同时,也形成情感和欲望。
所以,虽然情感和欲望是精神现象,但是,它的形成,很可能是被动的。
什么是被动的?《伦理学》第三部分「界说(二)」中讲,心灵或身体,两者都是你我生命的组成,所以,生命相关的事儿,可以从起因分类。
造成生命相关事件发生的原因,如果来自精神的原因只占据了一个部分,那么,这就是被动的生命事件;如果来自精神的原因是全部,生命相关事件,就是主动的。
例如,根据牛顿力学,精准掌握大炮的发射,尽管这件事儿涉及到各种物质性质的工具,但是,全部事件的根本原因来自理性,所以,这件事儿,就是主动的。
所以上一次聊过,生命的状态,整体上是主动行为和被动行为相互混杂的状态。
平常的时候,身体受到外界刺激,情绪就会起伏,例如,被人泼了一盆水,或者被蚊子围着脑袋转吵得睡不着,再或者,被法律上的老婆宫斗,夺走了公司所有权。
碰到这些情况,都可能火冒三丈,气得摔茶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