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选了罗素的《西方哲学史》这本书,向你说明:灵魂的独立性,这个立场,是贯穿西方全部智慧的主流立场。
这一次,我想通过浓缩柏拉图《裴洞篇》的精华,向你说明:
苏格拉底,这位确立「灵魂独立性」思想的圣贤,他老人家的智慧,有啥特色呢?
你可能会问我,《裴洞篇》足以反映苏格拉底的思想吗?为什么选择这本书呢?我要老实交代,我选这本书,是想偷懒。
因为,不只是我,恐怕对柏拉图之后所有的人来说,都会不得不感慨:苏格拉底的智慧,太难搞定了。
制造出这种麻烦的,罪魁祸首,就是柏拉图。
当然,柏拉图并不是故意的。
苏格拉底生前,他自己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弟子加铁杆粉丝,柏拉图全部作品的主角,几乎都是苏格拉底。
柏拉图著作的主题,都是苏格拉底今儿讲这个了,明儿又讲那个了,全部都是苏格拉底在讲讲讲。
苏格拉底的思想,是依靠柏拉图得以传承的。
但是,苏格拉底死的时候,柏拉图才刚刚二十岁,所以,后面四十年柏拉图陆陆续续撰写的著作里,柏拉图自己的思想肯定很多。
那么,问题来了,柏拉图的著作中,到底啥思想是真正属于苏格拉底的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下面我想先聊聊苏格拉底基本的情况。
毫无疑问,苏格拉底在历史上实有其人,而且结合各种历史资料看,苏格拉的社会影响,肯定不小。
他生活的年代,是雅典从鼎盛走向衰落的时代。
古希腊从来没有完全统一过,7000 年前,北欧的希伦人占据爱琴海一带,建立多个城邦,最重要的有雅典和斯巴达。
这些城邦的统治者是一个民族,所以,往往相互支持,一致对外;但是他们政权独立,所以,往往相互挖坑,各自为政。
古希腊大地,就是各城邦权力游戏的赛场。
雅典城邦,一度非常繁荣,但是,两场战争之后,雅典不敌斯巴达,甚至不得不屈从斯巴达。
苏格拉底曾经路过的,就是这个时代。
可以说,苏格拉底是雅典文明兴旺发达的成果,也是雅典衰落的牺牲品。
请注意,雅典的民主,杀掉了苏格拉底。
曾经鼎盛的雅典,吸引了大批的学者汇聚于此,这些学者很有智慧,但是,学者们也是人,怎么过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