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现象上说明,历史的本质可以看做是:个人灵魂的醒觉发展史。问题是,从历史发展动力的层面看,也是这样的吗?
按照《从黎明到衰落》的描述看,作者是会赞同这种说法的。我下面来跟你聊两个大点:
其一,作者本人撰写历史的原则,也就是他对历史现象背后各种动力规律的看法;
其二,从这些看法中,我来找出「历史是灵魂的醒觉史」这种立场。
作者是怎么看待历史的发展动力呢?在下册第三部分最后「立体主义十年」这一节中,作者似乎正面讲了他认同的历史规律,一共 12 条。
为什么是 12 条?作者明确讲了,这 12 条原则的功能,其实是帮助后人去思考历史。作者说,实现这个效果的原则,肯定不只有这 12 条,而且作者在整本书的《序言》中讲了,他不同意马克思、斯宾格勒、汤因比的历史哲学,因为,他们三位认为历史是由一股单一力量向一个单一目的推进的。
在这里,我首先要替马克思喊喊冤。我有为马克思喊冤的资格吗?我本人大学毕业,曾经跑到我家那个小县城图书馆,把落满灰尘的马恩全集借出来拼命啃。
除了书信部分,其它原著内容,我都粗略地读过一遍。后来为了考北大的哲学系研究生,我把原著和各种教科书再次对照着研究。过程是痛并快乐着,但多少算是看见了一点真正的马克思。
所以,我觉得我应该可以替他老人家喊喊冤。喊啥冤呢?我感觉,无论西方还是东方,都无法回避马克思的影响,但都有点不太重视他本人的原典。
马克思这个人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真的很大。按照刘放桐《新编现代西方哲学》「绪论」中的说法,现代西方哲学三大潮流,真正的影响要素有三个:强调理性作用的科学主义,作为非理性代表的弗洛伊德,还有就是把各种社会现实因素引入思想领域的马克思。
在我看来,马克思的影响是首要的,他比前两个因素影响更大。而且,马克思的影响,绝对不只是哲学领域。开创社会学理论的涂尔干,公开宣称自己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学生。主流经济学家们批评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但是他们自己却对价值的本质没有经得起验证的解读。
西方和东方,对马克思本人思想,充满了故意或者无意的歪曲,包括《从黎明到衰落》这本书的作者,他认为马克思主张历史的动力是单一力量。
我为什么要为马克思喊冤呢?就是期望,你我都不要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