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 节 《主体解释学》:拆解又重组的「关心自己」(第1页)

上一节我分析了《主体解释学》这本书的整体结构,说明福柯在挖掘西方修养学的发展历史,其中希腊化修身模式,是他真正想解读的内容。

那么,希腊化修身模式有没有体系?这个体系的核心是啥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再次从整体角度评估一下《主体解释学》这本书。

从严格意义上讲,《主体解释学》这部书并不严谨。

它原本就是福柯的课堂教学记录,虽然福柯在讲课前,认真备课,有详细的教学大纲。

但是,教过书的人都知道,现场发挥很重要。

有时候,新的思想,就是现场发挥才冒出来的。

所以从表述内容上看,《主体解释学》并不是前后完全一致的。

但是,为这门课,福柯自己留下了五大卷档案,其中的手稿证明了,福柯有着清晰明确的理论规划。

有专家认为,1982 年的这次教学,极具独特性,而且,目标很清晰,那就是:重新打通人类走向真理的另外一条通道。

所以,尽管《主体解释学》这本书,整体上不够严谨,但是,福柯本人想讲述的思想,很明确。

在最后一课中,福柯总结自己年度课程的目标说,他认为,当前的西方思想史,可以归为两条路:一条是从柏拉图到笛卡尔,再到胡塞尔;另一条路是从柏拉图到中世纪圣奥古斯丁,再到弗洛伊德。

这两条思想发展路径,似乎有区别,但整体上其实是一回事,它们都是人类「认识自己」这一条相同的路径,顶多是行车靠左和行车靠右的区别。

福柯本人,恰恰不认同这两条道路的总结。

他说,不能把思想史仅仅当成是「认识自己」的思想史,人类还拥有「关心自己」的历史传统和哲学传统。

你瞧,福柯这根本就是在搞事情,是在闹革命嘛。

通常认为,整个西方哲学,开创者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师徒三代人。

然后呢,经过罗马与基督教中世纪,传到笛卡尔哪里的时候,发生了「认识论」的转向,近现代西方哲学诞生了。

当然,有人说军功章不能只算笛卡尔的,还有谁谁谁也有功劳,这个情况还可以另外再讨论,但笛卡尔这个人跑不掉,他引发了大量新思想的出现,启蒙西方,乃至人类世界。

再然后呢?到康德、黑格尔的时候,「认识论」类型的的哲学,达到了顶峰,同时也走向终结。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