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尔重新定义了实体学说,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实体式思维,在亚里士多德之前就存在,但在亚里士多德把它理论化之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亚里士多德嘴中的「实体」变成了权威,似乎实体只能是他说的那样。
要知道,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其实来自翻译文学。
中世纪的欧洲人,使用拉丁语,亚里士多德的作品,是古希腊语写成的。
欧洲的知识分子,刚开始是通过阿拉伯文翻译过来的文章了解亚里士多德的,后来才有了更精准的古希腊原文的翻译。
整个欧洲,对亚里士多德的实体思想,别说那个时候,就算现在,也并不是完全理解。
于是乎,当时的人,谁也不敢说亚里士多德任何不是。
为什么不敢说,原因很简单,在知识面前,追求真理的权利是人人平等的,但是,知识的真伪高低,是不平等的。
如果敢说亚里士多德不行,那你行你上啊,骂娘谁不会啊。
当然了,牛人还是有的,伽利略就敢给亚里士多德挑错,据说,他跑到比萨斜塔上扔铁球,让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直接打亚里士多德的脸。
但真正颠覆亚里士多德无上权威的,是笛卡尔。
因为,伽利略只在物理层面玩打脸,笛卡尔则从根本理论层面,直接全面颠覆了亚里士多德。
我在浓缩《物理学》精华时说过,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上存在三种实体。
哪三种呢?因为万事万物都在运动变化,既然有运动变化,那么,一种东西变成另一种东西,变化之前和变化之后,就肯定不一样,否则这就不算是变化了。
所以,变化之前,它是一类实体,变化之后,它是另一种东西,就是另一种实体。
这就有俩实体了。
然而问题是,谁来确保这个变化呢?必然另外有一个实体确保这个变化过程嘛。
所以,亚里士多德说,实体的种类,共计三种。
顺便说一句,这不失其为一种解释世界的理论,但中国人、印度人对这分析都不以为然。
笛卡尔之前的人,无论如何改造亚里士多德的实体理论,都没有完全推翻它。
但是笛卡尔直接不管这一套,笛卡尔说,你亚里士多德分析地头头是道,但是,这都是在解释运动变化。
然而,这些运动变化在「普遍怀疑」原则面前,是真是假还不一定呢,干嘛这么着急去解释呢?先要普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