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4 节 《哲学片段》:西方式的华夷之辨(第1页)

克尔凯郭尔在他父亲的影响下,从小就是个极其虔诚的基督徒。

开玩笑地说,他的信仰,可谓是原生状态。

而且,基于他父亲和家庭的原因,他很早就坚信,在上帝的安排下,自己一定活不过 33 岁。

这个他自己认定的命运,对他的思想,产生了两个重大的影响:第一,自己活着的责任,就是要证明自己原生信仰的正确;第二,两大思想阶段的形成。

先说第一个影响:自己活着的责任,就是要证明自己原生信仰的正确。

你瞧,既然自己肯定会在 33 岁之前死于上帝的安排,那么,第一,父亲留下的庞大遗产,就没啥好经营地,认认真真做一个称职的败家富二代就好了。

自己的一切花销,完全照着 33 岁钱花光的节奏进行,就对了。

第二,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自己既然如此信仰上帝,自己既然已经被父亲训练出了高超的人文与哲学能力,自己既然对现有哲学证明不满意,那么,干嘛不从哲学理性的角度,为自己坚定信奉的信仰,做出理性的辩护证明呢?

在《哲学片段》的「绪言」中,克尔凯郭尔明确讲,自己只要活着,在精神世界中,就应当尽可能向上帝表示敬意。

那么,怎么表示自己的敬意呢?在思想事业上,不断磨练嘛。

理性地陈述自己的哲学思辨成果,这就是他选择的向上帝表达敬意的方式。

于是乎,结果,克尔凯郭尔从纯理性出发,摸索出来一套证明自己原生信仰的理论。

他觉得,他这一套思想,完全能够证明基督教信仰的正确。就是说,原本坚信基督教的克尔凯郭尔,为了证明自己没信错,踏入了理性的领域。

结果在理性的领域,他做到了能够为自己的信仰完美辩护。信仰被理性从头到脚全面审视一遍,所以,自己信得有理,自己信得漂亮。

也就是说,尽管克尔凯郭尔走向理性的前提,是信仰,然后他再从理性回归信仰,但是,理性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升了官,成了信仰的裁判员了。

他的宗教信仰,理性化了,哲学化了。

这是他原生宗教信仰的第一个影响,为自己的原生信仰辩护,结果让自己的信仰,理性化、哲学化了。

问题是,克尔凯郭尔 33 岁的时候,没有死。他自己都很奇怪,难道自己的老爹记错生日了?既然自己没死,那剩下的生命,咋活下去呢?

在这之前,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