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节 从《物理学》的语言比较三大哲学智慧的不同(第1页)

比较古希腊与印度哲学根本特征的不同,说明两大哲学体系都很牛,各有千秋,古希腊的智慧,并不是人类唯一值得重视的珍宝。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性呢?下面我尝试拿《物理学》跟中国哲学思想进行比较,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在前面第四讲中,我说亚里士多德思想的根本特征是「对立统一」,在他看来,全部世界都是「三本原」构成的,也就是三个实体性要素构成的。

如果你去读原文,就会发现,亚里士多德证明这个结论的证据,来自对「存在」的讨论。

「存在」这个词,你现在耳朵里听到的,是汉语翻译。

两千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当年他也是使用这个词的吗?不是的,这里涉及到解释起来很麻烦的语言学问题。

如果你在外面敲门,屋里面有人用英语问:谁啊?你如果用英语回答,可以说:「I am.」请注意,这里有个系动词 Be 的变化体 am,你如果用汉语回答,说「我」就可以了,并不必须说「是我啊」,汉语语法中没有系动词这种玩意儿。

那么,英语为什么必须回答「I am.」,只说「I」为什么不行呢?对此,可能有人会回答说,这里的「I am.」其实是个省略句,完整的句子是「是我在敲门」。

从语法的角度讲,系动词是不能独立做谓语的,系动词和后面的表语,两者共同构成复合谓语,一起来表示主语的身份、类别、特征、状态等等。

这个人的回答,似乎完美地回答了我刚才提出的问题,其实,这个回答,是当年亚里士多德研究语法之后确立下来的,他的研究成果,前面我提到过,就是「范畴理论」。

我已经解释了,亚里士多德把关系看做是实体的属性,关系不能独立存在,这种实体式思维模式是语言学「范畴理论」的基础。

我现在再次问:英语为什么必须回答「I am.」,只说「I」为什么不行呢?你亚里士多德凭什么用实体式思维来解释语言呢?

当然了,亚里士多德那时候还没有英语,他说的是古代希腊语。

英语是日耳曼语的一支,日耳曼语、古拉丁语和希腊语,都是印欧语系的分支,印度的梵语跟欧洲各个国家的语音,是远方亲戚,都是一个祖宗。

咱们中国人的汉语,跟藏族人、苗族人说的语言,是一个祖宗,这是汉藏语系。

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有什么根本的区别呢?这里面的专业问题很多,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