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 节 《形而上学导论》:思想界的哥白尼革命(第1页)

灵魂的流向,是怎样的呢?上一个讲座我通过《谈谈方法》这本书介绍了笛卡尔,西方人的灵魂,在他那里发生了「认识论的转向」,笛卡尔是勾勒西方灵魂流向的第二座里程碑。

其实,《谈谈方法》这本书的完整名称特别长,叫做《谈谈正确运用自己的理性在各门学问里寻求真理的方法》。

今天开始要浓缩精华的书,正式的名称同样很长,书名叫做《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简称《形而上学导论》。

为什么要浓缩这本书?因为,它的作者是康德。

如果说,是亚里士多德确立了西方实体式思维模式,是笛卡尔重新定义了这个思维,那么,重新定义全部整个西方哲学的人,是德国的康德。

康德的思想,是勾勒西方人灵魂基本流向的第三座里程碑。

我计划介绍三点:第一,康德在思想界发起的哥白尼革命,第二,《形而上学导论》的精华,第三,康德思想的后续影响。

「哥白尼革命」这个说法,是康德自己讲的。

大哲学家康德,早年兼职科学家,「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学说」在科学史上很有名,但「哥白尼革命」这个词,康德评价的是他自己的哲学思想。

这事儿跟笛卡尔有关系,尤其是跟英国的休谟密切相关。

在浓缩《谈谈方法》精华时,我讲过:理性的怀疑主义,这是笛卡尔思想出发点。

笛卡尔的影响很大,但并不是没有对手,他在《第一哲学沉思集》中就主动收录了英国霍布斯的质疑。

无论笛卡尔还是霍布斯,整体上,都倡导机械唯物论。

机械唯物论这个思想,支撑着近现代整个科学体系的构建与发展,至今没有完全失效过期。

例如,人体生理解剖学,至今仍然是西医系统的基础。

那么,什么是人体生理解剖学?就是细胞学说嘛,科学家们都同意,细胞是独立的人体基本单位,这些细胞堆成一堆,就是大活人啦。

我这个解读,当然非常偏激,但是很说明问题。

你想想,细胞堆成一堆,人就能活着吗?那个刚刚死掉的人,身上的细胞不都还在吗?怎么就已经死翘翘了呢?细胞与细胞之间的机制到底是怎么回事?当然了,解剖学绝不代表西医的全部,西医之所以是一门科学,当然有它的可靠性。

但是,把细胞当成基础,再进一步立足于细胞去研究细胞和细胞之间的关系,这个就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