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节 如何告别「能量漏出」:手机上瘾症和消耗性娱乐症的正确解法(第1页)

人的能量感既然是有限资源,那么最理性的能量感管理方式就是把每天有限的能量运用到「你希望有进展的事项上」——因为你的能量花在哪里,哪里就更容易出现进展,这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很多人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花费能量的事项」 和「能量漏出的事项」往往大相径庭,这成为了很多人不经意之间进入低迷状态、难于成事的核心原因。

换句话说,我们的能量感在无形之间被一些东西「偷走了」,我们却以为自己天生能量匮乏。

比如以下这个场景可能我们很多人都经历过:

某天早上你起床时精神焕发,你决定今天大干一场。计划也已经做了,鸡血也打过了,可是刚坐到办公桌前却忍不住拿起手机看一下自己喜欢的爱豆,于是一条推送连着一条推送,几十分钟后你意识到不能这样下去,可是刚干活儿半个小时,又忍不住伸手去碰手机看热搜,于是一上午就这样过去了……这一天结束前,你开始自责和泄气,怀疑自己的能力。

这个例子中出现了典型的「能量漏出」——有限的能量感资源并没有被发挥到一个人想做的、应该做、计划做的事情上,而是在无形之间以非计划性的、低价值的、不可控的方式流走了。

在生活中,这种「能量漏出」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

● 本来计划把能量感用于攻克一个毕业论文的篇章,但实际上能量感从打游戏、看朋友圈、看短视频上漏走了;

● 本来计划把能量感用于提交更好的企划方案,但实际上能量感从担忧无法令领导和客户满意的过程中漏走了;

● 本来计划把能量感用于开拓一个新的创作项目上,但实际上能量感从害怕失败、思前想后、反复犹豫上漏走了;

● 本来计划把能量感用于建立读书、早起、健身等好习惯上,但实际上能量感从自我苛责、对自己失望、完美主义、自怨自艾上漏走了。

事实上,如果你能记录自己每天「希望有进展的活动」 和 「能量感消耗的活动」,你就能更有效地采取行动。比如,你可以像下图这样通过左右两栏对比的表格将一周之内每天的能量消耗进行总结,你就会发现一些自己能量使用偏差的规律。

比如,如果你对每天的能量漏出稍加记录,你可能就会发现类似下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