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宣,你以后有什么打算啊。”张思茂一边呼哧呼哧喝着粥,一边含混不清的问道。
既然宁宣已经走出来了,他也就不避忌开口问了,看自己能提供些什么帮助。
一直以来,都是文宁宣对他的帮助多一些,他也想做些什么帮帮文宁宣。
文宁宣放下了筷子,看了看自己粗糙了些的双手,“大约是继续科考吧,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走下下去。”
想要继续科考,是需要大量的银子作为支撑的,他现在已经是秀才了,但是想要考举人,还要去书院才行。
书院不同,夫子的质量也不同,任哪个学子都知道,一个好的夫子对学生的重要性。
文宁宣以前跟随的都是大儒,一般的人还真入不了他的眼,但是他现在却没资格挑。
他没那么多银子,一个十一岁的少年,也没有多少谋生的能力。
挂靠在他名下的四十亩田地,虽然能给他带来一份收入,但是也只能保证他衣食无忧罢了,距离想要考举人需要用到的银子,还差得很远。
宋家村人自然也希望文宁宣能考中举人,若是宋家村再出个举人,那可就是了不得的大事了,对村子的益处也更大。
但是宋家村穷,哪怕是众人合资供养,也不一定够文宁宣的求学之资。
供了,会一定能考上吗?这个问题,每个宋家村村民都问过自己。
文宁宣是个好孩子,这一点,宋家村的人都认可,但是再好的孩子,到底是外来的,他们本身就不富裕,再供一个外来的孩子读书,着实艰难。
最终若是考上还好,考不上,他们的银钱就打水漂了。
在这个结果眼儿上,又传来了京城忠勇侯府册立新世子的消息,大家心中衡量,都觉得不值得。
忠勇侯府已经彻底抛弃了文宁宣,他们本以为还存在的一些香火情既然不存在,他们就不敢再对文宁宣投入了。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继续科考,难度可想而知。
赵嬷嬷倒是可以通过张思茂家侧面帮助一些,但是仅限于一些吃食。
早在一年前,赵嬷嬷就被游岚禁止了再给文宁宣提供物质上的帮助。
游岚想要文宁宣去自己闯出一条路啊。
天下自古不缺贫寒的学子,既然别的贫寒学子能杀出一条路来,文宁宣为什么不可以。
游岚想要培养文宁宣对寒门学子的认可,以及寒门学子对他的认可。
十几年之后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