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出妇因探邻舍枣24(第1页)

陆折柳不肯接受这样的判决,“大人,学生是读书人啊!”

他高呼,读书人受了墨刑,是何等的侮辱。

不是说刑不上大夫吗?他虽然不是大夫,但也是读书人,朝廷向来优待读书人,怎么能让读书人受墨刑呢。

县令挑眉,读书人就是这点好,都不需要他宣判,只要一看扔下去的判签就知道自己会被怎么判决了。

不接受?呵呵,以为他说的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是说笑呢。

的确,身为读书人,一般哪怕是犯了重罪,地方官也不会对读书人用酷刑,但是,也有一道不成文的规定。

读书人若是犯了死罪,且有回旋余地,可用五刑中除了大辟之外的其他四刑来代替。

何谓五刑——墨、劓、剕、宫、大辟。

其中,墨为脸上刻字,劓为割掉鼻子、剕为断脚,宫为阉割,大辟为处死。

对于一个读书人而言,墨甚至别其他任何一种刑罚都带有侮辱性。

君子宁死不肯苟且偷生,这是无数读书人从入学开始,就接受的观念。

对于读书人而言,面子甚至高于生命。

而脸上刻字的墨刑,可谓是把脸彻底撕下让人踩,但凡有些骨气的读书人,脑子是死,都不会接受的。

不过,陆折柳并不是有骨气的读书人之一,他只是反复呐喊着自己是读书人,不能被这样侮辱。

但是从头到尾,也没敢说出来自己宁愿去死这样的话。

贪生怕死的本性,一览无余。

“读书人?”县令听到这三个字,脸上怒气大盛,“你还知道你是读书人?你学的孔孟之道,君子之行都学哪里去了?竟然还好意思以读书人自居。”

能执掌一方的,哪一个不是读书人,处在读书人这个群体中,县令和察举官深为读书人群体中出了一个陆折柳而臊得慌。

孔孟之道,首先仁孝,而陆折柳这两点都没有做到。

连自己的父母都能下手去虐到,谁也不敢相信把一方百姓交托在他手中能得到善待。

这样的人,幸亏发现的早没有出仕,不然必为祸一方黎民百姓。

“学生只是一时糊涂,一时糊涂啊,学生爹娘都已经给学生一个悔改的就会了,求大人看在同是学子,甚至读书人出仕的困难,原谅学生一时鬼迷心窍吧。”

陆折柳不住地磕头,他也不管自己此时的样子有多么的丢人了,只要不是被判墨刑就好。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