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途经襄阳(第1页)

余梦瑶在叶非凡走后,也收拾行李南下而去,准备赶回凤凰书院。三日后,三人来到了襄阳府。

襄阳始建于西汉初年,以县治位于襄水之阳而得名,辖汉水以南、中庐县以东、县以北的地区。武帝时属荆州刺史部南郡。

王莽时曾一度改称“相阳”,东汉光武帝时恢复原名,仍属荆州南郡。献帝初平年间,荆州刺史刘表移州治于襄阳城内。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控制了南郡北部,置襄阳郡,郡治在襄阳城内。

曹魏、西晋时,仍属荆州襄阳郡。东晋时,因雍州(今陕西一带)人避难流入襄阳等地,为安置流民,孝武帝于太元十四年(3**年)以襄阳为中心侨置雍州。

南北朝时期,宋元嘉二十六年(449年),划出荆州的襄阳、南阳、顺阳、新野、随等五郡为侨置雍州的实土,州治在襄阳城内。南齐沿仍。梁朝时萧祭以襄阳降西魏,西魏改称襄州,置总管府。本县属襄州总管府襄阳郡。北周沿仍。

隋文帝时属襄州。隋炀帝时属襄阳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郡为州。贞观初年置山南崐道,治所在襄阳城内,本县属山南道襄州。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属山南东道(治所仍在襄阳城内)襄州(天宝时改州为郡,乾元时复称襄州)。

五代时,属山南道(实即山南东道)襄州。

北宋时,属京西南路襄州。宣和元年(1119年)属京西南路襄阳府。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省邓城,入襄阳”,本县辖境遂扩展到汉水以北,仍属襄阳府。元二十九年(1292年),属江北河南行中书省襄阳路。

明洪武初年,属湖广行中书省襄阳府。洪武九年(1376年),属湖广承宣布政使司襄阳府。

(摘自百度史料。本人酷爱历史,忍不住将其摘录下来,希望大家不要烦。)

襄阳,位居中华腹地,扼守汉水中游,乃历史古城,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交通优势,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清澈的汉江水穿境而过,直达长江,水路运输极为便利。

襄阳自古就是兵家、商家必争之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建制28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养育了一代名相诸葛亮,三国名士庞统,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张继、皮日休,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

来到襄阳后,余梦瑶并没有前前三天那样急着赶路,而是找了一家客栈住了下来。像襄阳这样人杰地灵之地,自然少不了江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