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页)

① 敦煌文物研究所整理:《敦煌莫高窟内容总录》,文物出版社1982 年版。《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第一卷,文物出版社1982 年版。

本生故事外,多以千佛为主要题材。属于元魏后期的有10 个窟(编号246—249、285、288、288、431、435、437),系元荣任瓜州刺史时开凿。特点是将内地深受南朝文化影响的佛教艺术移植西来。其中285 窟有西魏大统五年题记。属于北周的有15 个窟(250、290、294、296—299、301、428、430、438、439、440、442、461)。这时在壁画里首次出现宣讲孝悌观念的须阇提品、喜事太子入海品等故事画。北朝佛教重视禅行,敦煌早期石窟的内容也多与僧人坐禅观佛的宗教活动有关。

无梯山石窟①位于武威县南40 公里。创建于北凉沮渠蒙逊在位时。北凉凿窟已不存。现存石窟13 个,保存较好的有8 个。其中第1 窟和第4 窟是北朝式的塔庙窟。从最下层遗存下来的壁画风格看,应是北凉遗迹。根据这两窟的形制,参照酒泉、敦煌、吐鲁番所出的北凉石塔和肃南金塔寺、酒泉文殊山前山三座石窟资料,初步认为这是我国新疆以东现存最早的佛教模式,可称为“凉州模式”。其内容是:(1)有设置大像的佛殿窟,较多的是平面方形或长方形的塔庙窟;(2)主要佛像有释迦、交脚菩萨装的弥勒;(3)窟壁主要画千佛;(4)边饰花纹有两方连续式的化生忍冬;(5)佛和菩萨面相浑圆,眼多纲长型,深目高鼻,身躯健壮。飞天形体较大。

陇东固原区包括甘肃东部的平凉地区、庆阳地区以及宁夏南部的固原县。石窟风格与河西走廊基本相同,以多塑像壁画为主要特征。

经调查的有永靖炳灵寺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固原须弥山石窟,以及分布在平凉、庆阳境内的以南北石窟寺为首的陇东石窟群20 多处。须弥山、南北石窟寺始凿于六世纪;炳灵寺、麦积山始凿于五世纪。

炳灵寺石窟①位于永靖县西南约40 公里处黄河北岸的小积石山,是我国著名石窟寺之一。窟群分布在上寺、下寺和上下两寺之间的洞沟等处。现存窟龛196 个,大小石雕造像694 尊,泥塑82 躯。残存壁画约912 平方米。造像最大的高27 米,最小的不足20 厘米。炳灵寺石窟创建于十六国西秦,历经北魏、北周、隋、唐、西夏、元、明。第1 窟和169 窟系西秦时开凿。169 窟规模最大,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