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1页)

武德四年九月,唐高祖命河间王李孝恭等人率唐军自夔州(治所在今四川奉节)沿江东下,进攻割据于江陵(今湖北荆沙)的萧铣。萧铣是后梁宣帝的曾孙,隋炀帝时为罗县(今湖南湘阴东北)令。大业十三年,他乘农民起义之机,割据一方,自称梁王,次年,又称皇帝,以江陵为中心,逐步发展力量,以至“东自九江,西抵三峡,南尽交趾,北距汉川,铣皆有之,胜兵四十余万”①。

萧铣听到唐兵压境的消息,大为恐慌,仓猝迎战。唐将李靖把所得舰只弃而不用、尽散江中,顺水而下,萧铣所调援军见了散之江中的舟楫,以为江陵已破,不敢前进。于是,唐军集中力量围攻江陵。萧铣看到大势已去,遂下令开门出降。至此,长江中游与岭南一带也全为唐所统一了。

武德七年(624),唐军镇压了辅公祏起义,统一了长江下游。这时,除了仍然割据于朔方(郡治在今陕西靖边北白城子)的梁师都(贞观二年被统一)以外,全国又复统一起来了。

附表:隋世系表(一)文帝杨坚——(二)炀帝杨广(581—604)(604—618)

① 《资治通鉴》卷一八九,高祖武德四年。

① 《资治通鉴》卷一八五,高祖武德元年。

第七章强大的封建专制国家(武德、贞观到开元)

唐朝建立后,自武德元年(618)到开元二十九年(741)的一百二十三年期间,是封建专制国家的巩固、发展、富强阶段。这时的唐朝,政治上强大,经济上繁荣,文化也有很大发展,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占着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史上也有很大影响。这一时期的历史进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节武德贞观年间的稳定发展唐高祖拨乱反正武德年间(618—626),当隋末战乱之后,一方面需要统一全国,一方面又需要恢复稳定封建秩序,发展生产,以利于新建政权的巩固。唐高祖正是这样顺应客观形势的要求,在进行统一战争的同时,又总结隋朝灭亡的教训,恢复或新建各种制度,巩固唐朝政权的。武德年间的各种措施,为后来“贞观之治”奠定了基础。

隋朝末年,由于隋炀帝的倒行逆施,中断了正在向前发展的历史进程。

沉重的徭役负担,迫使广大农民离开土地,生产无法继续下去,正在走向富强繁荣的形势急转直下。唐高祖在这种情况下走上历史舞台,建立唐朝,必然面临拨乱反正的使命。

唐高祖认为,汉高祖“拨乱反正”,纠正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