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第1页)

中国通史丁编传记第一章后梁太祖第一节朱温起家参加起义朱温(852—912),宋州砀山(今属安徽)人。早年参加唐末黄巢起义军,降唐后唐僖宗赐名朱全忠,建后梁称帝,改名朱晃,庙号太祖。朱温于唐大中六年(852)十月二十一日生于砀山午沟里。“家世为儒,祖信,父诚,皆以教授为业”①。长兄全昱,二兄存,朱温排行三。幼年丧父,家贫,其母王氏就带着他们兄弟佣食于萧县刘崇家。朱温长大后与朱存均“勇有力,而温尤凶悍”②。“不事生业,以雄勇自负,里人多厌之”③。

唐乾符四年(877),朱温与二兄朱存一起参加黄巢起义,转战岭南。朱存战死,朱温则因功补为队长。

广明元年十二月(881 年1 月),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今陕西西安),建立政权。朱温所部屯驻于东渭桥(今长安东北),招降了唐夏州节度使诸葛爽。中和元年(881)二月,朱温被任为东南面行营都虞候,受命攻占邓州(今属河南),俘刺史赵戒,阻扼了由荆襄地区北攻的唐军,稳定了新建的“大齐”政权东南面的局势①。六月,朱温返回长安时,黄巢亲自到灞上劳军。七月,又把朱温调到长安西面的兴平(今属陕西),抗击从邠(今彬县)、岐(今凤翔南)、鄜(今富县)、夏(今靖边北)等州调集的唐军,大获胜利;又在东渭桥一带大败唐将拓跋思恭、李孝昌等军。中和二年(882),朱温被任为同州防御使,受命攻占同州(今大荔),成为扼守大齐政权东部的大将。

叛齐降唐与同州一河之隔的东岸,便是曾一度归降黄巢起义军后又复叛的唐河中节度使王重荣驻地河中府(今山西永济西)。王重荣屯兵数万与朱温对垒。朱温兵寡屡败,多次向黄巢求援均受阻于知左军事孟楷而未能送达黄巢,加上这时黄巢内部不稳军势受挫。投靠朱温的落第进士谢瞳乘机劝他降唐,说:“将军力战于外,而庸人制之于内,此章邯所以背秦而归楚也。”②是年九月,朱温杀监军使严实,与大将胡真等以同州全境降于王重荣。唐僖宗获悉后大喜过望,立即任命朱温为左金吾大将军,充河中行营副招讨使,并赐名全忠。中和三年三月,唐朝廷任朱温为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要等到唐军收复京城后赴任。于是朱温加紧与各路唐军围攻长安。四月,黄巢退出长安,①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17。

② 《新五代史》卷1《梁太祖纪》上。

③ 《旧五代史》卷1《梁太祖纪》一。

① 诸史书记载略异,本章主要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