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第1页)

金宣宗贞祐二年(1214),在蒙古军的打击下,金都南迁,山西、河北、山东等地相继失陷。武仙率乡兵据守威州西山,抗蒙古自保,远近归附者日众,很快成为有影响的地主武装。不久,金宣宗诏授武仙为权威州刺史。兴定元年(1217)三月,金将石海据真定(今河北正定)叛金,武仙领兵破真定,斩石海,降其部众。宣差招抚使惟宏为他请赏,于是真授威州刺史,兼真定府治中,权知真定府事,驻守真定。未几,迁洺州防御使,兼同知真定府事,遥授河平军节度使。兴定四年(1220),授任知真定府事,兼经略使,遥领中京留守,权元帅右都监。

蒙古南下攻金,北方有不少有志之士、土豪聚众守土抵抗。金宣宗为使北方地主武装成为保卫开封的北面屏障,均授他们以官职,镇守本土。贞祐四年(1216),右司谏术甲直敦提出了封建河朔的建议。兴定三年(1219),太原失守,河北州县不能自立。金宣宗召集百官商议对策,兵部尚书乌林答与等21 人提出:“河朔诸州,亲民掌兵之职,择土人尝居官、有材略者授之,急则走险、无事则耕种。”宣徽使移剌光祖等三人进一步建策:“当募土人威望服众者,假以方面重权。能克复一道(路),即以本道(路)总管授之。能悍州郡,即以长佐授之。必能各保一方,使百姓复业。”宰臣们主张置公府,行封建。兴定四年(1220)二月,宣宗封建九公,各有封疆。活动在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势力较大的地方官吏、地主武装首领九人,均晋封公爵,划定管辖州县。武仙被封为恒山公,管辖真定、中山府(今河北定县)、沃州(今河北赵县)、冀州(今河北冀县)、威州、镇宁(今河北获鹿)、平定州(今山西平定)、抱犊寨(今河北获鹿西)、栾城、南宫县等地。此外,封沧州经略使王福为沧海公(在今河北东部)、河间路招抚使移剌众家奴为河间公(在今河北中部),中都东路经略使张甫为高阳公(在今天津一带),中都西路经略使靖安民为易水公(在今北京以西地区),辽州从宜郭文振为晋阳公(在今山西太原一带),平阳招抚使胡天作为平阳公(在今山西临汾一带),昭义军节度使完颜开为上党公(在今山西长治、晋城一带),山东安抚副使燕宁为东莒公(在今山东益都一带)。九公除划定所管州县外,如能收复邻近州县,亦听管属。九公皆兼宣抚使,阶银青荣禄大夫,赐号“宣力忠臣”,总帅本路兵马,署置官吏,征敛赋税,赏罚号令得以便宜行事。在九公中,武仙财富兵强,号称最盛,为九府第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