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以来,他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的专题论文,如《忽必烈登基之再探讨》(《英蒙学会杂志》第2 卷第1 期,1975),《马哈木·秃忽鲁统治时代(1325—1351)的蒙古人与德里苏丹》(《中亚杂志》,19,1975),《蒙古帝国的瓦解》(《中亚杂志》)等。尤其最后一文,全面探讨了成吉思汗家族各宗支、各汗国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内讧,通过将《史集》和《元史》的记载与埃及、亚美尼亚及其他史料进行比较研究,对许多重要史实作出新的考释,是极见功力的佳作。最近,他在莫尔根(D.O.Morgan)合作下完成了《卢勃鲁克东游记》新的注释译本(1990)。莫尔根也是长于蒙古帝国史研究的学者,撰有《波斯的蒙古军》(《伊斯兰》,56,1979)等多篇论文;其所著《蒙古人》(1986)被认为是继多桑之后比较成功的综合性著作,第一篇为史料概述,第二至第七篇为蒙元史,尤其是第六篇蒙古西征、波斯的蒙古史,是他的强项,第八篇简述元以后之蒙古。不过译名多据波斯文转写,有不少错误。
此外,还有一位内蒙古人奥农(Urgunge Onon),是四十年代末拉铁摩尔带到美国去的蒙古青年之一,他与其他三个蒙古人在拉氏领导下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组成一个研究组,出了一些书和文章。奥农是主要研究蒙古历史的,后转到英国里兹大学任教,并主持那里的蒙古研究项目,最近出版了其《元朝秘史》的英文译注本,名为《成吉思汗的历史与生平》。他还是现任英国蒙古学会的副主席。
美国本世纪初,继业已名震东方学界的柔克义之后,美国又出了一位优秀的汉学家和东方学家劳费尔(B.Laufer,1874—1934)。劳氏通汉、藏、蒙、满、梵、波诸种东方语,其主要研究领域是中亚、西藏史及中国与伊朗关系史,但也写过一些有关蒙古、阿尔泰语系及元代史的论文,如《不儿罕》(《美国东方学会杂志》36,1917),《珊蛮一词的起源》(《美国人类学家》,19,1917)。《鄂多立克到过西藏吗?》(《通报》,1914)。这时,美国的东方学整体上还大大落后于欧洲。除劳费尔外,与蒙元史研究有关的学者值得一提的仅有做过驻俄国、波兰等国外交官的寇尔丁(J.Curtin)。1908年,他出版了两部书,一部名为《蒙古人:历史》,一部名为《蒙古人在俄罗斯》,篇幅都较大,但内容一般。
著名蒙古学家拉铁摩尔(O.Lattimore,1900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