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1页)

② 马克思:《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第65 页。重压迫,阻碍着它的发展。在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农业资本主义完全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支配与控制之下,中国农业经济的商品化不可能有持久的繁荣,相反,在不断遭受销路阻滞及破产失业的打击下,无法进行内部积累,根本不会有发展资本主义经营的可能;各种封建势力的苛捐杂税、地租和高利贷剥削限制农业资本主义经营的发展,在封建剥削制度重压下,一些经营者重新走回封建经营的老路。这就决定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出来的农村经济资本主义因素不可能获得独立发展的时机,不可能冲破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束缚向资本主义方向发展。第四节中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低下近代中国的农业生产力曾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变化:如在一些农垦殖场中使用了农业机械;中国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后,一些民族资本家为获得廉价优质原料曾向政府提议改良棉花、蚕桑、茶、小麦的品种,要求设立试验场,以便从事品种研究和推广,像1920 年一些纱厂、纺织厂就从美国购买大量优质棉种,散发给河南、陕西、山西等省农民试种;帝国主义各国为了把中国变成他们的优良原料供应地,也派人来中国调查、宣传和直接进行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工作。像英美烟公司曾在山东、河南等省大力推广美国烟草品种的种植,日本在河北、东北等地推广过美棉、水稻、甜菜等的种植和蚕的饲养等等;甲午战争后,有些地区开始使用化肥,中国也开始进口外国化肥。这些说明农业中产生了新的生产力,但是,这些新的生产力发展很缓慢,在农业生产力中的比重很小。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的基本状况仍是以个体的手工劳动为特征,以家庭经营为形式,技术极为落后,劳动生产率很低,每个农业劳动者生产的产品少、产值低。如1921—1925 年,中国小麦每公顷产量仅9.7 公担,可宣统元年(1909)至1913 年丹麦每公顷产量已为33.1 公担,比利时25.3 公担,英国21.2 公担,日本13.5 公担,法国13.1 公担,可见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低下程度了。

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原因,首先在于小农经营的普遍存在。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地主利用土地放佃收租的剥削方式继续保持,小农经济也广泛地保存下来,并在农业生产中继续占据优势地位,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还是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